(word)我国已探明铀储量 是否够用上3000年?.docVIP

(word)我国已探明铀储量 是否够用上3000年?.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我国已探明铀储量 是否够用上3000年?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8个拥有快堆技术国家? 我国已探明铀储量 是否够用上3000年?   编者按:上月末,《中国能源报》编辑突然收到一封电子邮件,还没来得及细看内容,作者的名字先跃入编辑眼帘:何祚庥。不正是那位号称“不信邪”的科学打假狂人吗?“来者不善,看来老先生又有不满的牢骚要发了。”果然,老先生挑中了前阵核燃料领域的“头条新闻”进行批驳。实际上,别说是普通读者,就是很多?“院士”都对这条新闻的真实性深信不疑。而身为从事核物理研究多年的中科院院士的何先生来信署名隐去了院士身份,落款处仅写着“研究员”三个字。   1月4日,国内各大报刊、网站纷纷突出报导了《中国铀利用率提升60倍,50年资源变成可用3000年》。报道认为,“我国科学家在核电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材料回收。这项技术的专业名称叫‘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由此,……我国现已探明铀储量够用上3000年”。报道还引用了中核集团有关负责人的说法称:“这是我国核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意味着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由此,我国成为继美、英、法等国之后,世界上第八个拥有快堆技术的国家。”   有不少朋友,包括我的“院士”朋友,打电话向“我们”祝贺,认为,这是核科学的一大成就,为中国的能源供应和节能减排解决了大问题。还有一些研究火力发电的院士打电话问我:“我国火力发电面临非常紧迫的形势,石油可能在20至30年内枯竭,煤也许只够用100年!现在看到媒体报道,由于‘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出现,……‘我国现已探明铀储量够用上3000年’,这比我们的石油、煤的资源量丰富多了!是不是我们这些搞火电的人可以松一口气了?”   但是,国外的反应却和我国媒体的报道大不相同。美国《华尔街日报》1月5日刊登评论说,“那简直就是大吹大擂!”这是怎么一回事?是美国《华尔街日报》一贯采取“敌视”中国的立场,还是国内媒体或中核集团在?“大吹大擂”呢?   虽然有少数国内媒体引用了《华尔街日报》的评论,但大多持谨慎态度。不少朋友希望我这位已退休的核物理学家做一个“负责任”的回答。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对上述问题做一些分析和讨论。   (一)中核四0四乏燃料中试工程究竟取得了那些实质性的成就?   2010年12月21日,中核集团宣布:“我国首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程——中核四0四中试工程热调试取得圆满成功。这意味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国家之一,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核燃料和核电事业安全,高效发展。”在声明中,中核未说明这是什么样规模的“中试”。据一些后续报道说,“中试厂在完成浓度为100%的乏燃料热试工作后,将进行一系列整改,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按照计划,未来中试厂将完成50吨乏燃料的处理任务”,“如果一切正常,该中试厂将进行扩建,年处理能力将提高到80吨”。中核集团后处理中试工程负责人王俊峰表示:“‘十二五’末,中试厂将实现80—100吨的生产能力。”中核集团总经理孙勤表示:“中试厂热试成功之后,中核集团将立即筹划年处理能力200吨的项目,800吨的项目也要加快推进。”他同时表示:“对于200吨/年的后处理厂项目,中核集团已经牵头成立了大厂筹备处,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虽然孙勤表示,掌握技术要靠我国自己的力量,但据媒体报道,“中核集团仍在与法国商谈引进乏燃料后处理大厂的相关事宜。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业界尚未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始终有不同的观点。”该人士称,“有的认为不全盘进口也可以,有的人急着进口。”   从这一系列报导,可以看出,首先,这只是规模很小的中试,比50吨小很多,而且还需“进行一系列整改”;其次,要到“十二五”末,也就是5年后,才“将能实现80-100吨的生产能力”;再次,正在筹划年处理200吨能力的项目,但没有表明具体的投产时间,一个合理的猜测,是至少5年以后;最后,中核集团仍在与法国商谈引进乏燃料后处理大厂的相关事宜,也就是中核对自己发展的技术,能否廉价地大规模生产,并没有足够的把握。   此外,究竟我国需要“多大”的年处理乏燃料的能力,是更应该思考的问题。通常,建造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其初期投料约是360至370吨的浓缩铀,而年补充量约是175吨的浓缩铀。也就是说,一座标准核电站需要年处理的乏燃料,大约是175吨。按照讨论中的我国中长期核电规划,我国希望在2030至2035年前,核电装机增长到7000万-8000万千瓦。如以8000万千瓦来计算,需要年处理的乏燃料,高达14000吨之多!这一数字较之2015年可能实现的年处理100吨能力的数字约大了140倍。我国要在未来的15到20年间,将处理能力扩大140倍,实在是任重道远!   无怪乎国外媒体说:“事实上,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其网站上发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xianhu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