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章节知识点(.DOC)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目标 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有关名词及性质,知道如何鉴别,了解常见的几种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近视、远视的纠正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会画凸、凹透镜的光路图。 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凸、凹透镜光路图 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章节
内容 第一节:透镜
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主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焦距越小的透镜,对光的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
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V﹥f
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近视眼明视距离小于25m,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
远视眼明视距离大于25m,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f单位为m)。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目标 了解力的产生和作用效果,掌握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的画法,掌握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以及二力平衡的特征,掌握三种摩擦力的性质以及增大有利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掌握惯性定律,会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运用重力公式的计算。 重点 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的画法,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以及二力平衡的特征,三种摩擦力的性质,以及惯性定律,测力计的使用,重力公式的计算 难点 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以及二力平衡的特征,摩擦力的性质,惯性定律 章节
内容 第一节:力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市海淀区2016高三二模理综word版.doc
- 北京市石景山区普通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物理期中测试.doc
-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14.docx
- 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_(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高三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doc
-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纯word版).doc
-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初三二模物理试卷及答案 word版.docx
-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九年级中考一模物理试卷.doc
- 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初三一模化学试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