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中国哲学专题—周易专题》章伟文教授资料解读.ppt

北师大《中国哲学专题—周易专题》章伟文教授资料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2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剥尽为坤,复则一阳生也。复之一阳不是顿然便生,乃是自坤卦中积来。且一月三十日,以复之一阳,分作三十分,从小雪后便一日生一分。上面攒得一分,下面便生一分。到十一月半,一阳始成也。以此便见得天地无休息处。” (《语类》卷七十一) “阴阳本无始。但以阳动阴静相对言,则阳为先,阴为后,阳为始,阴为终。犹一岁以正月为更端,其实姑始于此耳。岁首以前,非截然别为一段事。则是其循环错综不可以先后始终言,亦可见矣。” (《语类》卷九十四) 乙,关于阴阳对待,朱熹提出阴阳之本性及其所处之地位皆不变。 “乾坤阴阳,以位相对而言,固只是一般。然以分言,乾尊坤卑,不可并也。” (《语类》卷六十八) “刚柔者,阴阳之质,是移易不得之定体,故谓之本。若刚变为柔,柔变为刚,便是变通之用。” (《语类》卷七十六) 3、阴阳之理无消息。 阴阳流行或对待,皆出于其理之当然,形上之理世界无消息。 “以阴阳之气言之,则有消有息。以阴阳之理言之,则无消息之间,学者体认此理,则识天地之心。” (《语类》卷七十一) 第二,推其本则太极生阴阳 “易有太极,便是下面两仪、四象、八卦。自三百八十四爻总为六十四,自六十四总为八卦,自八卦总为四象,自四象总为两仪,自两仪总为太极。以物论之,易之太极, 如木之有根,浮屠之有顶。但木之根,浮图之顶,是有形之极。太极却不是一物,无方所顿放,是无形之极。” (《语类》卷七十五) “盖既曰各具太极,则此处便又有阴阳五行许多道理,须要随处一一尽得。如先天之说,亦是太极散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而一卦一爻莫不具一太极。其各具于太极处,又便有许多道理须要随处尽得。”(《文集·答黄直卿》)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则先从实理处说,若论其生则俱生,太极依旧在阴阳里。但言其次序,须有这实理,方始有阴阳也。其理则一。虽然自见在事物而观之,则阴阳函太极,推其本则太极生阴阳。” (《语类》卷七十五) 三、杨万里以史证易 (一)易者圣人通变之书 1、易之书为言变也 “易者何也?易之书为言变也。易者圣人通变之书也。何谓变?盖阴阳,太极之变也;五行,阴阳之变也;人与万物,五行之变也;万事与人,万物之变也。古初以迄于今,万事之变未已也。其作也,一得一失;而其究也,一治一乱。圣人有忧焉,于是幽观其通而逆紬(chou音抽)其图,易之所以作也”(《易传序》) 2、平陂相推,往复相移 其释《泰》卦卦辞说:“乾坤开辟之世乎!屯蒙鸿荒之世乎!需养结绳之世乎!讼师阪泉涿鹿之世乎!畜履书契大法之世乎!泰通尧舜雍熙之世乎!过是而后,泰而否,否 而泰,一治一乱,治少乱多,泰岂可复哉”(《易传·泰》) 其释《泰》九三爻云:“平与陂相推,往与复相移。居泰之世者,勿谓时平,其险将萌;勿谓阴往,其复反掌。九三阳盛矣,极阴将复,泰将否矣,可不惧乎!君臣克艰而守正,庶乎其无咎。倘或不恤此理之必信,将自食其福而永终矣”(同上) 3、君子学易,通其变而得其常 “易之道有体有用。其变而无常者用也,其常而不变者体也。君子之学易,能通其变而得其常,极其用而执其体,是可谓善学易之书而深明易之辞,力行易之道者矣。易道之体安在哉?曰敬而已矣。乾曰夕惕若,敬也。坤曰敬以直内,敬也。易之道千变万化而律于一敬,大哉敬乎!……故易之道为实用不为虚言矣!”(《易传·系辞》) (二)引史证经 其释《乾》卦卦象:“《杂卦》曰乾健,《说卦》曰乾刚,又曰乾为天为君。故君德体天,天德主刚。风霆烈日,天之刚也。刚明果断,君之刚也。君惟刚则勇于进德,力于行道,明于见善,决于改过,主善必坚,去邪必果,建天下之大公,以破天下之众私,声色不能惑,小人不能移,阴柔不能奸矣。故亡汉不以成哀而以孝元,亡唐不以穆敬而以文宗,皆不刚健之过也。然强足拒谏,强明自任,岂刚也哉!”(《易传·乾》) 其释《坤》卦卦辞“先迷后得主”云:“坤地道也,阴道也,母妻臣道也,皆欲以阴从阳,不欲以阴从阴。阴从阴则造化消,阴从阳则造化息。母妻臣自从则乱且危,母从子,妻从夫,臣从君,则治且安。故阴盛阳微,月壮日亏。吕武专而汉唐倾,懿裕强而魏晋亡。此阴不从阳之灾也。 故坤之阴,处先则迷,处后则得,必以后为利之主也”(《易传·坤》) 四、王夫之对宋易的总结 (一)王夫之易学体系的特点 “大略以乾坤并建为宗,错综合一为象,彖爻一致四圣一揆为释,占学一理,得失吉凶一道为义,占义不占利,劝诫君子,不渎告小人为用。畏文周孔子之正训,辟京房、陈抟、日者、黄冠之图说为防。诚知得罪于先儒,而畏圣人之言,不敢以小道俗学异端相乱,则亦患其研之未精,执之未固,辩之未严,敢辞罪乎!”《发例》 1、“占”“学”一理:“占”与“学”不可偏废,即“占”而言“学”,将占筮纳入“学”之领域。 “若夫易之为道,即象以见理,即理之得失以定占之吉凶。即占以示学,切民用,合天性,统四圣人于一贯,会以言以动以占以制器于一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