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外不民工子女与本学生融合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doc

A外不民工子女与本学生融合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外不民工子女与本学生融合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

A_____ 县级立项 08年104号 让“各色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外来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融合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内容提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自80 年代以来城市不断涌进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极其子女现象。流动适龄儿童的受教育问题,特别是随父母流入城市的广大外来务工者子女如何更好地接受义务教育,在城市这个大环境下和其他孩子一起健康、和谐成长,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及学校管理的一份责任。学校就如何让这一多元群体——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特点的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沐浴温暖的阳光,共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地让这些“各色的花朵”在阳光下共同绽放进行了专门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融合管理 和谐 融洽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宏观思考: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管理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桐庐县横村就以其良好的经济态势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民工来横村就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外来民工增加较快,其子女在横村借读就学的数量也就大大增加了。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普通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近年来,随着外来民工子女增多,现我校的外来民工已达到了600名,占全校学生数的40%。然而,几乎所有的外来民工子女来自全国各地,近到安徽、江苏,远到重庆、内蒙古。他们的家庭背景、行为习惯以及学习背景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心理上也难以融入在横村的学校生活。同时,本地的学生对外地学生存在比较主观的印象,不能在态度和思想客观、公平地对待这些外来的同伴。因此,关注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日益显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2、中观审视:顺应和谐社会的发展趋势 “和谐社会”这一极具亲和力的温馨词汇迅速升温,并逐渐成为影响我们生活的一个关键词。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构建和谐教育,保障每个孩子都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而和谐教育的基础是和谐校园的建构,在建构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着力突出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努力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是顺应当代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思想和“以生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通过一系列人性化的管理和教育,让每一位师生享受到平等、关爱和尊重的人文阳光。 3、微观需求:外来民工子女独特的心理状况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民工家庭大多来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经济收入和文化素质都较低,与本地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他们的身上有许多与本地孩子格格不入的地方。对于大多数随班就读的民工孩子而言,不同的成长环境,使得这些“借读生”和本地的孩子相比有一种自卑、孤僻、敏感、排斥、压抑等心理。假若他们的心理状况不能得以有效的调理,则于他们个人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而且这也 势必会影响本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本课题的提出,主要是通过“外来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融合管理”的实践和探索,努力贯穿“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大教育观,摸索出一条促使外地学生和本地学生心灵相融合新途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这些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特点的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沐浴温暖的阳光,共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地让这些“各色的花朵”在阳光下共同绽放成了课题组的研究问题。同时也引导教师树立起大教育观,切实转变教师和家长因外地民工子女家庭、文化、生活与流入地具有差距而产生的排斥心理。 二、前测的状况 学校最近几年处于严重饱和状态,特别是为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使得将各个专用教室、储藏室都腾出来作为学生教室。现在学校在读的2100余名学生,有36%来自外地学生,他们大多来自苏北、安徽、江西农村等贫困地区,家庭经济比较拮据的较多,父母多在方埠做小生意、当建筑工、蹬三轮车、卖菜、搞装潢等,以租房为主,没有像样的房间、写字台。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甚至是文盲,几乎没有订阅报纸和阅读的习惯。由于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平时照顾孩子的时间很少。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造成人群发展的不均衡。从而由于经济、文化、生活习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差异,给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卫生习惯带来一定的差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随父母的工作而到处漂泊、居无定处的,他们一学期或几学期换一个地方是经常有的事,而且南上、北下、东迁、西进。可以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来自天南海北、全国各地。这样一来,他们的各种习惯也各不相同,普遍显得习惯差,尤其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的习惯与本地学生有着更为明显的差距。如学校大队部在开学初开展的一次学生卫生习惯抽查情况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个人卫生习惯方面比本地学生要差的多。 附:本地学生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个人卫生习惯检查对比表 项 目 脸 面 不清洁 头发有异味 服装不整洁 指 甲 长、黑 抽 屉 乱、脏 抽 查 人

文档评论(0)

ikangym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