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计划性和随机性
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计划性与随机性论述
单位:肥乡县大西韩乡中心校
姓名:郑丽涛
电话邮箱:zhenglitaozzz@163.com
【摘要】: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应该坚持计划渗透和随机渗透相结合的原则。只坚持计划渗透而忽视随机渗透,会错过教育的最佳时机,陷入死板教条主义;只坚持随机渗透而忽视计划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又很难得到全面实现。随机渗透是计划渗透的强化补充,计划渗透是随机渗透滋生的沃土,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才能实现德育渗透效率的最大化。
【关键词】:计划渗透 随机渗透 相得益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学校课堂教学,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学校开设的诸多课程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做好语文课堂德育渗透工作,是学校德育渗透工作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语文课堂德育渗透呢? 只有坚持计划渗透和随机渗透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渗透效率的最大化。
1 、计划渗透
1.1 什么是计划渗透?计划渗透是指教师以教材为依托,sh深入挖掘每篇课文所蕴含的德育要素,巧妙的进行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从而实现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目标。
语文学科集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德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语文学科中注重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德行水平,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语文教材所选录的内容,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有计划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小学语文课的几百篇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主要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语文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深刻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设计好巧妙的渗透方法,使学生在接受课文知识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品德教育。
1.2计划渗透的途径
可以从教学设计的三大环节入手:导入环节,新授环节,作业环节。
1.2.1 导入环节:
通过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兴趣,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赵州桥》一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走近一座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的古桥——赵州桥。 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现在已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这座千年彩虹有何独到之处呢,今天......”这样的导语容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1.2 新授环节
根据篇章不同的德育内容、不同的文体,可采用不同的渗透方法:
直观呈现法:例如《桂林山水》一课,德育目标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利用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视频,一幅幅优美的风景图,将学生带进如诗如画的桂林,学生身临其境,情不自禁地萌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咬文嚼字法: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字、词、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例如《尊严》一课,是一片刻画人形象的小说性文体,通过寻找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词句,如“面呈菜色”“骨瘦如柴”“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等,体会年轻人宁可饿死,也不吃白食的高尚人品,学习年轻人自尊自爱。
场景再现法:例如《搭石》一课,德育目标是感受淳朴的乡情,教育学生相互礼让。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例如“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指名在班里再现场景,在实践中,观看中,使学生受到相互谦让的教育。
反复朗读法 :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德育目标是体会中朝两国的深厚友谊,是一篇感情色彩浓郁的文章。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在反复诵读中,读出感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1.1.3 作业环节。
布置实践性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让观念付诸实践,深化课堂德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共27张PPT)(内嵌音频+视频).pptx VIP
- 第四章:as-ad模型习题&答案.doc VIP
- 牙周病治疗翻瓣术.ppt VIP
- 《OSI参考模型体系》课件.ppt VIP
- 2025年牙周病治疗翻瓣术.pptx VIP
- GB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 VIP
- 2025年陕西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 线路板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docx
- 第一章 1.中融-隆晟1号结构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优先A12信托计划说明书.pdf VIP
- 2025-2030中国六氟磷酸锂(LiPF6)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研究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