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殊嵌体的设计和技术规范
1.1 适应症:牙周病,经牙周治疗后,仍有1-2度松动,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为根长的1/2-2/3 1.2 牙体预备方法:同前 1.3 评价标准:修复后2年后,基牙、夹板的松动和固位情况、牙龈炎、牙周炎、咬合关系、牙周膜间隙、临床冠根比等情况的显著变差视为失败 1.4 总结: 牙齿对垂直向外力与对水平向外力的耐力的比差,约为62:1,松动牙齿特别是冠根比例增大情况下,在承受侧向力时,会加速牙周组织破坏 联冠固定夹板是固定效果最佳的方法。但因冠边缘与牙龈的位置关系,以及边缘与基牙颈部的密合性和粘接材料的溶解性等因素,会导致牙龈炎症,备牙时就位道要求较高,牙体组织切割较多 结扎丝树脂夹板 材料刚度较小,传力作用差且不均匀,易造成牙周组织的新创伤,易发生夹板松动断裂或脱落,出现基牙移位,咬合关系异常。 树脂附着于基牙颈部形成悬突,不易自洁,以及树脂材料与黏膜组织的不相容性等,均会导致或加重牙龈炎或牙周炎 结扎丝和树脂使牙齿表面突出,异物感明显,也不利于牙周的继续治疗 特殊嵌体的设计和技术规范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邵龙泉 一、高嵌体用于后牙临床短冠牙体缺损修复 高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窝洞内,覆盖整个合面,并高出合面的修复体,由粘接剂粘于窝洞内,常采用冠内及根内固位。对于临床短冠的修复,由于没有足够的牙冠高度获得固位,如采用全冠修复容易脱落造成治疗失败。因此,临床短冠的修复是牙体修复的难点 1.1 适应症:天然牙冠过短,或牙列严重磨耗致使牙冠高度小于3mm者为临床短冠。要求: ①无牙周病或只有轻度的牙槽骨吸收 ②牙冠磨损但牙髓尚未受损 ③牙冠缺损较大,且已行根管治疗术 ④牙冠边缘最低处基本上平龈缘或位于龈下 1.2 牙体预备方法:完善的根管充填治疗1周后,按照传统盒型洞的制备原则进行后牙嵌体窝洞的制备,去除薄壁弱尖,尽量保存牙体组织,洞内倒凹不必完全去除,必要时可用玻璃离子或复合树脂充填洞内倒凹。洞形深者(4mm以上)可用玻璃离子垫底,保证底部平整。洞形浅者(不足4mm),可选1-2个根管预备4mm左右钉道,制作分体式桩钉加强固位 1.3 总结: 单纯采用环抱式固位 单纯采用嵌体修复 牙冠延长术后全冠修复和高嵌体修复 牙冠延长术主要适用于前牙、后牙活髓牙。牙冠延长术时需采用翻瓣齿槽骨修整术,技术要求较高,同时需数周的治疗周期,临床推广使用时有一定难度。同时,牙冠延长术还受拟采取手术患牙的牙根长度的限制,牙根太短时不适合该技术 高嵌体主要适用于根管治疗后的后牙。优点包括: 技术难度不大 修复体边缘位于自洁区,不容易发生基牙继发龋 备牙少于全冠,尽量保存了牙体组织 修复体覆盖整个合面,提高了对抗水平向分力的能力,防止牙折 具有良好固位形 高嵌体只适合后牙根管治疗后的保护性修复,对于后牙活髓牙的修复还是应该采用临床牙冠延长技术 二、下颌第三磨牙低位萌出高嵌体修复 下颌第三磨牙低位萌出临床多以拔除第三磨牙为主要治疗方法。不拔除前倾第三磨牙而经高嵌体修复,可与邻牙和对颌牙建立良好的接触关系和咬合关系,实现长期保存,从而发挥正常的咀嚼咬合功能。 1.1 适应症: 下颌第三磨牙近中低位萌出,上颌第三磨牙位置正常或有轻度下垂者 患者惧怕拔牙或有保留牙齿要求者 1.2 牙体预备方法: 局部麻醉,按嵌体窝洞的要求在下颌第三磨牙合面制备盒型窝洞,洞深2-2.5mm,洞壁平行于就位道,颊舌侧及远中洞壁可微向外展,对其较深的窝沟点隙作预防性扩展;片切第三磨牙近中轴壁,使其与就位道平行或微内聚,不超过5°,消除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颈部的抵触;对颌牙如有伸长者作适当调磨 1.3 评价标准: 修复1年以上嵌体无松脱,咬合功能良好,无食物嵌塞,无继发龋判为成功。凡有以上6 项不符合者为失败。 1.4 总结: 近中低位萌出时,与上颌第三磨牙无法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 当上下颌咬合关系建立后,在咀嚼运动过程中,对上颌第三磨牙的正常萌出具有引导和调节作用,同时还可预防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生。 近中倾斜阻生最为多见,近中边缘嵴抵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颈部,形成不良接触关系,引发食物嵌塞,牙龈萎缩,间隙牙槽骨吸收,且由于近中合面低于合平面而失去咀嚼功能和自洁作用,致使食物积存不易清洁,加上食物嵌塞,很容易发生自身的龋坏及邻牙远中龋坏 继续萌出,其向前上的生长力可压迫邻牙根部使之吸收,牙齿松动,甚至导致第二磨牙无法保留而拔除 通过高嵌体修复,将接触点抬高到正常位置,形成正常的外展隙,防止食物嵌塞,避免牙槽骨的吸收 邻牙彼此相互支持,相互依靠,便于分散牙合力而有利于牙齿的稳固 同时在咀嚼时部分食物通过外展隙排溢,可磨擦牙面,保持牙面清洁,防止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生 在嵌体修复牙体预备中,切割下颌第三磨牙近中轴壁,可消除对第二磨牙远中颈部的抵触,同时由于接触点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