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量计算公式
物理量计算公式一、初中物理公式速度
υ= S / t1m / s = 3.6 Km / h声速υ= 340m / s光速C = 3×108 m /s密度ρ= m / V1 g / c m3 = 103 Kg / m3合力F = F1 - F2 F = F1 + F2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压强p = F / Sp =ρg h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p =ρg h (适用于竖直固体柱p =ρg h (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标准大气压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 m水柱
① F浮 = G – F②漂浮、悬浮:F浮 = G③ F浮 = G排 =ρ液g V排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 =G(ρ液 =ρ物)悬浮③F浮 < G(ρ液 < ρ物)下沉杠杆平衡条件F1 L1 = F2 L 2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滑轮组F = G / nF =(G动 + G物)/ nSF = n SG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功W = F S = P t1J = 1N?m = 1W?s功率P = W / t = Fυ1KW = 103 W,1MW = 103KW有用功W有用 =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 W额 =ηW总额外功W额 = W总 –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总功W总=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机械效率η= W有用 / W总η=G /(n F)= G物 /(G物 + G动)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特点或原理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时间:tt=t1=t2t=t1=t2电流:II = I 1= I 2I = I 1+ I 2电压:UU = U 1+ U 2U = U 1= U 2电荷量:Q电Q电= Q电1= Q电2Q电= Q电1+ Q电2电阻:RR = R 1= R 21/R=1/R1+1/R2 [R=R1R2/(R1+R2)]电功:WW = W 1+ W 2W = W 1+ W 2电功率:PP = P 1+ P 2P = P 1+ P 2电热:Q热Q热= Q热1+ Q热 2Q热= Q热1+ Q热 2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N) G=mg
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 ρ= 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 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总功W总 W有=G物h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W:功 t:时间 压强p(Pa)F:压力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q:热值
联电串路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电压U(V) U=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