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虚词用法及其举例.docVIP

2014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虚词用法及其举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虚词用法及其举例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虚词用法及其举例 【孰若】【与其……孰若】   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则】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③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④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②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③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②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促织》)③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①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   (二)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①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   (三)名词。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①《论语》六则。   2。准则,法则。   ①以身作则。   (四)动词。效法。   ①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五)通假。同“辄”,总是,常常。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则是】   只当是。   ①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窦娥冤》)   【则则】   赞叹的声音。   ①连呼则则。 文言虚词是高考语文中的难点,也是重点。领会文言虚词的用法多靠多读多悟,下面介绍部分高考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作用。   【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①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②变法者因时而化。   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依靠,凭借。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   3.趁着,趁此。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   ②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4.通过,经由。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   5.因为,由于。   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①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2.原因,缘由,机缘。   ①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三)动词   1.根据   ①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2.沿袭,继续。   ①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被。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