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不一样的声音,质疑“9073”.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质疑“9073”作者:欧英明德 职红霞题记我们一直在说“9073”养老格局,你知道它的来源吗?针对养老格局,笔者有不一样的看法。正文一、“9073”养老格局的来源最早是上海“十一五”提出的“9073”养老格局,当时上海市政府提出的是:家庭自我照顾占全市户籍老年人口90%左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占7%以上;养老机构床位发展到10万张,约占3%以上。随后,2009年,北京市在《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中首先提出为切实解决北京市养老与助残问题,构建北京市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化养老助残服务体系,完善本市“9064”(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集中养老)养老服务模式。按照市政府确定的2020年“9064”养老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2011年2月,民政部发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补充、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也明确指出十二五末要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30张机构养老床位。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省市在喊实现“9073”养老格局,也有个别“9064”的,但是为什么是这样一种格局呢?二、我对“9073”或“9064”的理解北京市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对养老的规划,不只是数字上的“9073”亦或“9064”的区别,在内涵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上海市90%是家庭养老,而北京是90%是居家养老,最起码出台的政策上是这么写的。我们看到,《2012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本市“十二五”期间养老机构建设的若干意见(沪府〔2012〕105号)》是这么写的:“十二五”期问,继续坚持“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在户籍老年人口中,通过强化社区涉老设施配置标准鼓励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支持社区为7%虽住在家里但需要社会服务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日托、助餐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鼓励杜会参与,为3%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具有全托生活护理功能的机构养老服务。而北京的政策上文我们也看到是90%是“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与家庭养老有着内涵上的差别,或者叫属性上的巨大差别。“在家养老不等于居家养老。”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说,传统的家庭养老,是由家庭提供所有的养老服务。但由于家庭小型化等因素,现代家庭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这种养老需求了。“需要社会提供养老服务,再送到家,这是现代意义的居家养老。”可见,北京市根据自身的老龄情况,将“9073”进一步进行了深化。但是不管是居家养老还是家庭养老,提出这种格局的理论来源是一样的:在整体人口倒金字塔的格局下,老龄人口即60岁以上的人口呈金字塔分布,认为现阶段60~70岁的老人占大多数,且健康状况较好,适合居家养老。另一部分年龄更大、身体不太好的老人需要工作人员照顾,可选社区养老。还有一小部分老人,身体较差,长期没有人照顾,适合机构养老。另外,提出9073或9064格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看到“在北欧的高福利国家、美国等发达国家,居家养老都是主体”。这也是他们判断的重要因素之一。三、质疑“9073”或“9064”1.基于国内外环境的区别,国外养老格局不具参考性国外家庭医生制度已经发展的很成熟。家庭医生,即私人医生,是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生。如在新西兰,全民医保,小毛小病去家庭医生处挂号费35纽币,药5块一个,其他各种化验检查都免费。大病转诊去综合医院后就一分也不用出了。笔者在日本期间,也了解到,日本的家庭医生制度非常健全,到处都是家庭医生的小诊所,你在你家附近选择你所需要的家庭医生,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所以看病不用排队。家庭医生会对个人进行非常严格的健康监管,对于一丁点的体重增加会非常严苛的要求你改变不良饮食及作息;对于你的一个换牙手术,会从牙齿清洁到换牙,历经七八个阶段,为时两三个月,帮你全部一丝不苟的弄好。美国人看病也是先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如果需要,由家庭医生安排病人住院或联系专科医生继续为病人服务。综述,基本西方的模式是,每个人要有一个固定的家庭医生,有点小病就去看看,或者定期体检什么的,如果家庭医生感到自己看不了了,就转给专家看(专科医生很多是只从家庭医生那里接受病人,不接受病人自己跑来要求看病的)。因为固定医生有自己的诊所,一个病人如果喜欢这个医生就可以一直去看他。很多人都是从小看一个医生,一直看到医生退休为止(全家看一个医生的也非常常见)。主要的好处是,这个医生会对你的病史(甚至家庭病史)非常的了解,每次见你也不需要从头看一遍病历。至于钱的问题,这不是只有富人才看得起,因为看医生统统国家出钱。国家给医生钱,按患者人头给,然后每次看诊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