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粤语研究论文
粤语研究论文
篇一:关于粤语词汇论文
粤语起源及其词汇特点简介
一、粤语的历史起源
(一)粤语与广东话
粤语是指广东大部分地区通行的以广州话为代表的一种汉语方言,通行于全省大部分地区和广西的部分地区。粤语又称粤方言。粤语跟粤方言是同一概念。“粤”是“广东”的简称,但是“粤方言”是个语言学上的专有名词,不能更“广东话”或者“广东方言”等同起来。首先,粤方言的分布范围不仅仅是广东省内,还包括了相当大的省外的部分地区。其次,广东省内的方言不仅仅只有粤语,还有客家方言和潮汕方言。而这几种方言和粤方言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所以两者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粤方言,而且以广州话为代表广府话为研究对象。 粤方言分布很广,包括广东中部和西南部、广西的东南部,约一百来个县。粤方言内部分歧不大,按其地域分布,可以分成以下五个小系: 粤海系——包括珠三角大部分地区和西江一带;
钦廉系——包括钦州、廉州等地
高雷系——包括高州、雷州等地
四邑系——包括台山、新会、开平、恩平等地
桂南系——包括广西南部梧州、容县、郁林、博白等地
(二)形成过程
广州方言的形成是与民族的迁徙和杂处等因素分不开的,其中包含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秦时期。根据民族学方面的资料,今天的粤语区,古代是百越(或作百粤)杂居的中心地区,早期的土著大都说壮侗语系统的语言。周惠王时,楚成王辟地千里,南海臣服。周安王时,楚悼王(公元前401~380年)命吴起率兵平百越。这时的楚人已接受汉化,楚语成了一支相当重要的汉语方言。这样,进入广东的楚人便成了汉语最早的传播者。楚语与当地壮侗系语言相互交融,产生了广州方言的萌芽。
第二阶段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2年,秦始皇派王剪定江南及百越。后又派屠睢用水军攻越人。不久越叛,秦始皇又遣任嚣、赵佗平南越,并“以谪徙民50万,戌五岭,与越杂处”。公元前214年,秦朝设置南海、桂林、象郡3郡,其中南海郡治就建在番禺城,即后来的广州。自此,广州便成为一个都会,并逐渐发展成为南方的行政、经济中心。秦朝灭亡后,赵伦自立为南武王,在番禺(广州)建都,直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国才告灭亡。南越朝时汉、越人杂居,汉、越语进一步融合。随后不断有汉人南移。到东汉光武帝时,还兴办学校,传播汉语,授以文化。在长期杂处的过程中,由于汉人有着较高的文化及生产水平,越人逐渐汉化。这就使广州方言逐步向中原汉语靠拢,成为一支既受中原汉语强烈影响、又保留原来楚方言和当地越语的某些特点的独特的
汉语方言。
第三阶段是晋代至唐代。西晋末年,北方大乱,汉人相率南下,有一部分来
到广东。到了唐代,以两广为岭南道,广置州郡,大事开发,促进了越人进一步汉化。当时,有些文人学士被贬谪到岭南。他们兴办教育,比较广泛地传播了中原汉语。这就促使广州方言所接受的中原汉语语音更加规范化。这是广州方言处于日渐成熟的时期。
第四阶段是宋代至明清时期。宋代的广州方言已相当成熟,并有一定的流通范围。尽管南宋末年,元人南侵,又有大量汉人避战乱辗转入粤,但此时的广州方言已停止接受正在发展变化着的中原汉语的进一步同化,转而按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与中原汉语在原有差异上相距越来越远,奠定了现代广州方言的基础。
第五阶段是近几十年。由于汉语共同语影响的日益增大,广州方言向共同语逐渐靠拢,方言特点有所消失。
二、粤语词汇的特点
粤方言虽然在语音上有较大的差别,以致与普通话互相通话有困难,但在词汇上尤其是基本词汇上多数是一致的。根据学者的统计[1],粤语和普通话相同的词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换言之,粤语不同于普通话的词占词汇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在这约占三分之一的方言词里,包含了丰富的粤文化的信息。其构成也相当复杂,下面,笔者将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解说这些方言词的特点。
(一)古词
相对地说,粤语比其他方言保存了较多的古词或古义。这些词有的是广州话单独保留下来的,北方话和书面书也早已不用了,有些是普通话口语不用,但书面语尤其是文言语句或成语里仍可以看到。下面是粤语一部分比较常见的古词,它们可以在古书上找到,北方话早已也不用这些词了:
畀 (给) 畀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髀 (腿 大腿) 鸡髀(鸡腿)
髆 (肩)髆头(肩膀)
抵(值) 抵钱(值钱)
度(量长短) 度下条裤(把裤子量一下)
撢(掏)撢袋(掏口袋)
嫽(招惹) 嫽到佢好嬲 (惹得他很生气)
岌 (弹动 上下摇晃) 岌头(点头)
另外有一部分比较古的词,普通话口语虽然已不用,但书面上偶尔还可以见到。元明清的白话小说(如《水浒》、《三言》等)经常可以找到现今普通话不用,但仍存在于粤语的一些词。如:
带挈 带歇 (提携)《水浒》第十五回:“若是但有肯带挈我们的,也去了罢!”第三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