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想国》中的三比喻看柏拉图的理念论.doc

从《理想国》中的三比喻看柏拉图的理念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理想国》中的三比喻看柏拉图的理念论

从《理想国》的三个比喻看柏拉图的理念论 【摘要】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三个比喻,阐释了他对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的划分:通过太阳之喻指出善是理念世界的最高统摄,通过线段之喻指出知识在不同世界中的等级,通过洞穴之喻划分了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完成了他对理念世界的构建。这三个比喻集中体现了他的理念论。 【关键词】太阳之喻 线段之喻 洞穴之喻 理念论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说:“哲学之发展成为科学,确切点说是从苏格拉底的观点进展到科学的观点。哲学之作为科学,是从柏拉图开始而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他们比起所有别的哲学家来,应该可以叫做人类的导师。”20世纪美国过程哲学家怀特海说:“欧洲哲学传统最稳定的一般特征,是由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释组成的。”可见,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之高。而我选择研究柏拉图的理念论,一方面是由于《理想国》是我的哲学启蒙书,另一方面是出于对柏拉图本人的佩服之情。 柏拉图理念论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一是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失败而告终,导致“三十僭主”推翻民主政治,开始他对僣主政治抱有幻想,但结果却令他失望;二是老师苏格拉底之死让他彻底看清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由此他抱定“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为我们提供分辨什么是对社会和个人是正义的东西”的信念,这也正是他后来写理想国的宗旨。柏拉图的三次西西里之行以建立“理想国”的失败告终,让我想起孔子周游列国而无从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不知道柏拉图在推行政治理想的道路上会不会有“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的无奈感慨,他们都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士吧。 《理想国》涉及哲学、政治、教育、伦理、艺术等多个方面,而柏拉图的理念论贯穿其中,并且得到了一步步的发展。第六、七卷中的太阳之喻、线段之喻、洞穴之喻则集中体现了他的理念论。 一、柏拉图所谓的“理念”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认为:“苏格拉底并没有使普遍性或定义与事物相分离,可是其他人却分离了它们。”这“其他人”指的正是柏拉图。从现在哲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柏拉图坚持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立场,他相信理念世界的存在,而且与可见世界相互隔离独立。“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在他看来,前者是可感世界,后者是可知世界。”在可感世界中,我们的感官所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充满了“现象”,而在可知世界中存在的是永恒不变的东西,所以,这个稳定不变的可知世界是可感世界的依据,不然,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可感世界就会失去存在的依据而不存在。 人们在可感世界获得的是意见,在可知世界获得的是知识。意见的对象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变化的可感世界或者叫现象世界,意见是相对的、不确定的,它作为一种低级的认识,介于知识和无知之间,并非具有确定性的真理。知识的对象则是理念,即存在的本质,它具有绝对自身同一性和确定性,是存在的真理。他认为:那些只爱好具体事物,如美的声调、色彩的人,只有意见而无知识,不是真正的哲学家;只有那些认识理念,如美自身并且将它和具体事物区分开来的人才是有知识的人,才是哲学家。 二、三个比喻 (一)太阳之喻 柏拉图认为,不知善的理念,拥有再多知识也没有任何益处,就像拥有任何其他东西而不拥有其善,就没有任何益处。那么,什么是善呢?善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很难为其下一个种差加属的定义,连苏格拉底也认为“我现在的能力是很难办到的”,所以,他们讨论了“善的儿子,就是那个很类似善的东西”。 他认为世界万物之所以具有可见性、“我们的眼睛之所以具有视力”都是因为有太阳的存在,太阳“不仅使看见的对象能被看见” 并且还使它们“产生、成长和得到营养”,而善就像是理念世界中的太阳,“我们的心灵之所以具有认识理念的能力”,都是由于善的存在。太阳与视觉和可见事物的关系,就像可理知世界里面善本身跟理智和可理知事物的关系一样。只有在善的光辉下人才能认知理念的真理真实的存在,才能获得知识。“知识的对象不仅从‘善’得到它们的可知性,并且从‘善’得到它们自己的存在和本质,而‘善’自己却不是本质,而是超越本质的东西,比本质更尊严、更强大。”总之,就像太阳是统治可见的现象世界之“王”,善是统治可知的理念世界之“王”,甚至高于正义,处于全部理念的顶端,一切伦理美德都来源于善,善是“人从现象把握本质、认识理念世界的最高动因与目的”。 (二)线段之喻 柏拉图为了进一步解释“善”,运用了线段之喻:把一条线段分成长短不相等的两个部分,分别代表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然后按照同样的比例把每一小段再分成两个部分,如此,四段分别代表了现象世界的影像、现象世界的实物、数理对象的理念和哲理对象的理念,它们分别代表了灵魂的四种状态:想象、信念、理智、理性。线段之间的比例参照了“意见和知识在明晰性上的差别,以

文档评论(0)

whem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