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佳投资金融衍生品投资分析报告(精选).docVIP

盛佳投资金融衍生品投资分析报告(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盛佳投资金融衍生品投资分析报告(精选)

盛邦和:中国土地权演化及地主租佃、小农自耕模式的形成 摘要:中国战国之前有过“亚细亚公有制”,此为井田制。而此以后,中国土地私有,出现大地产庄园经济、地主租佃经济、小农自耕经济等三种模式。至于明清,地主租佃制与小农自耕制成为土地制度主体。中国古代生产方式并非全然属于“亚细亚公有社会”,至少说不典型。“亚细亚公有社会”特点仅存于印度、俄国等国。 ????关键词:井田;大地产庄园;地主租佃;小农自耕 ???? ????中国古代出现过原始公有制,即井田制。这个制度在春秋战国时,经“初税亩”及“商鞅变法”等改革,趋于废除。井田制的废除使中国土地私有成为可能。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庄园经济成一时之盛。北魏至唐初均田制颁行,土地私有经济曲折生长。唐废“均田”之后,中国出现大地产庄园经济、地主租佃经济、小农自耕经济等三种模式。至于明清,地主租佃制与小农自耕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体土地制度模式。历史说明,中国战国之前有过“亚洲式公有制”,而此以后则以地主租佃制、小农自耕制为标识。中国古代生产方式,并非全然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至少说不典型。“亚细亚公有社会”特点仅存于印度、俄国等国,而中国不同。 ???? ????一、井田制的废除使中国土地私有成为可能 ???? ????如果说中国古代实行井田制度,体现“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亚细亚公有制”,那么这样的情况仅仅出现在战国之前的时代。在此以后,长期的封建时代,小农自耕经济、地主租佃经济、大地产庄园经济,成为三种基本土地所有制模式。 ????春秋战国之前的井田社会中,农民“二十受田,六十归田”,“三年一换土易居”。井田土地定期丈量即“正经界”,定期平均分配,井田土地属于国家及“氏族的财产”。“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不折不扣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只要土地是氏族的财产,这种可能性就不存在。” 1井田制度具有明显的原始公有的特点。在印度这样的制度以“公社”形式保留到近现代,在俄国,原始土地公有制度直到20世纪初还以“村社”形式化石般地完整保存下来。而中国的情况不同,“井田”有似印度俄国的“公社”与“村社”,然而这样的土地制度,仅见于战国之前,战国之后则逐次革除。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土地原始公有的弊端已逐步显现,《诗·大雅》云:“人有土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体现当时民众要求土地权下移,获得土地权的要求。井田制度无法激励生产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普遍出现“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2,“甫田”(大田)“维莠(野草)骄骄”3,野草丛生的现象。周定王派单襄公去宋国,路过陈国,看到的是“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野有庾积,场功未毕”。4 井田制的弊端,既表现为“公田不治”,又表现为没有足够的刺激效应,促使农民去开垦荒地,结果农村中人多地少,许多农民无地可种。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革,意在废弃井田制度。 ????齐桓公十九年(前668)采管仲议,“相地而衰征”,即取消公田制度,九夫为井,按照土地肥瘠及年岁丰歉确定田税。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和“作州兵”。“作爰田”,就是承认农民开垦的土地为自有的“私田”,因开垦而变动的田地疆界承认其合法性。“作州兵”,就是鼓励居住在“国”中的人民到“州”,即国和野的中间地带垦荒。承认民众在州里开垦荒田的合法性,又让他们同国人一样负担军赋,结果“甲兵益多”,国力益强。5楚、郑等国似乎也进行过类似的改革。《左传》记载,公元前594年鲁行“初税亩”,实行“履亩而税”的改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一律征税。公元前548年,楚据土地肥瘠“量入修赋”。楚、郑等国继之进行过同样的改革。 ????秦国商鞅变法给予井田制度以摧毁性打击。商鞅“为田,开阡陌”,决裂井田疆限,重新开挖制定田垄地界,“使黔首自实田”,“除井田,民得买卖”。6“井田受之于公,毋得粥卖,故《王制》日:‘田里不鬻’,秦开阡陌,遂得卖买。又战得甲首者益田宅,五甲首而隶役五家 ”7政府确定人民得到的土地可以继承,可以买卖,具有获得法律保护的私有权。商鞅变法效果显著,“秦孝公用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国富兵强,天下无敌”8。这样的评价显然是正确的,本国人口稀少而土地广大,邻国条件正好相反,废除井田制度,其结果吸引劳动力,增加生产效率,达至国富民强,为秦始皇日后并合六国,称雄天下打下了物质基础。 ????秦统一中国以后,土地私有制被逐渐确立起来。不可否认,古老的井田制度内化为一种精神特质延续长久,这使得历史上有过多次“井田”回归思潮及与此有关的社会运动。王莽建新朝之后认为,“古者,设庐井八家,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