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饲料饵料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2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2.1 环境因素 1) 水分 微生物在干的状况下,存活情况较好;水分升高、时间延长,存活率降低。 不同细菌对水分的耐受力明显不同,孢子型细菌耐受性最好,肠球菌、粪链球菌次之,乳酸杆菌再次之。 不同乳酸杆菌对水稳定性也有不同,植物乳酸杆菌好些,嗜酸性乳酸杆菌较差,酵母对水分的耐受性较好。 现在,很多益生素产品已使用了脱水剂,以延长保存时间。 氧化 将益生素置于氧气下,特别是那些厌氧非孢子化的微生物,无疑易遇毁坏。 乳酸杆菌露空耐受性较差,对策之一是与脱氧剂一起密封保存。 3) 温度 大部分活菌制剂采用冻干保藏,当保存温度升至一定程度时细菌复活,因养分耗尽而死亡。 环境温度过高时,菌体也因蛋白质变性死亡。 4)湿度: 湿度过大,空气中一些细菌会感染活菌制剂,使活菌细胞遭到破坏。 5)紫外线: 能杀死细菌,故益生素必须干燥避光保存。 试验证明,随时间延长,益生素活菌数不断减少,活力逐步减弱。 因菌种不同,消减速度有所差异。 芽孢杆菌最稳定,其次为肠球菌、粪链球菌、足球菌、明串珠菌。 3.2.2 饲料加工 益生素的组成是活的微生物,在饲料加工或温和中,微生物活力和稳定性易遇到破坏,甚至死亡。常引起产品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佳或不稳定,甚至无效。 益生素的概念 益生素(probiotic)又译作促生素、生菌、益菌素、益生菌。 Lilley (1965)定义为:“由一种微生物分泌刺激另一种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 Parker(1974)认为“益生素是维持肠道内微生物平衡的微生物或物质“,并指出“物质”内含有抗生素的可能。 Fuller(1989)的定义是:“一种活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通过改善肠道内微生物的平衡而发挥作用.” H.Sosarrd(1990)给益生素定义是: “指摄入动物体内在参与肠内微生物群落的阻碍作用,或者通过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预防疾病而间接地起促进生长作用和提高饲料效率的活的微生物培养物”。 它是一种有取代或平衡微生物系统中一种或多种菌系作用的微生物添加物。狭义上讲,它是一种激发自身菌种繁殖生长,同时抑制别种菌系生长的微生物添加剂(包括活的微生物及其发酵产物)。 益生素的起因 饲料微生态制剂的研制,起源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而引起动物体内菌群失调,产生扩展性及抗生素在畜产品中的残留。 抗生素的危害: 抗生素用于饲料,会对肠道有益菌和有害菌不加区别的施加影响,即排除肠道内的有益菌,抑制常在菌增殖,一些从肠道内被排除的病原菌反而会在肠道内奇居、增殖;导致某些菌株产生耐药性、药物残留以及由R因子所致的耐药性传递转移,造成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抗生素的化学残留,对肉、蛋、奶等畜产品造成的污染,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因此抗生素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许多国家的饲料和畜牧业生产者在政府管理部门限制和禁止使用抗生素的同时.主张用益生素来替代词料中的抗生素。 1 动物肠道菌群与动物生产性能 益生素的理论基础:是“微生态学”。 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侧重在微生物对其宿主产生的生理效应(微生态平衡)和病理效应(微生态失调)。 微生态是指动物有机体内各种微生物相互之间,以及微生物同宿主之间所保持的相对平衡的状态,以完成能源流动、物质交换和基因传递。 动物的体表和体内携带有大量微生物,其数目多于本身的细胞数目,它们与细胞密切接触,交换能量和物质,甚至相互传递遗传信息。 约有35%的微生物酶可为宿主利用,正常的菌群对宿主具有营养、免疫、生长刺激和生物拮抗作用,如定植于体内的固有有益菌群形成菌膜屏障产生抗体、抗菌物质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通过争夺生存空间和养分竞争机制,抵御病原菌或有害菌的侵袭。 当正常微生物紊乱时,就是疾病发生时,不是原因,也是结果,或互为因果。 为此,科学家提出了人工调整的理论和方法,研制出微生态制剂,称益生素。 动物出生时是无菌的,不久肠道内侵人数种微生物。 仔猪出生后24h内在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就定植了分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消化球菌、类杆菌、肠球菌、小梭菌、真杆菌和酵母菌,到8日龄左右达最高峰并形成定型的菌群.以前5种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