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顺阿里苗服饰.doc
安顺“阿里”苗族服饰
安顺市苗学会 杨志凤
现安顺市有一支苗族同胞,居住在安顺市西秀区东关办事处、华西办事处、轿子山镇、蔡官镇、七眼桥镇、大西桥镇、旧州镇、双堡镇、宁谷镇、龙宫镇、新场乡、鸡场乡、东屯乡,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幺铺镇、宋旗镇、西航办事处,镇宁自治县城关镇、丁旗镇,普定县城关镇、马官镇、白岩镇等地,10多万多人口,居住地多为城郊、地形较为平坦的田坝。该支系苗族自称“蒙”,?安顺府志?、?安顺续修府志?等史料称为“阿里”苗、“坝苗”、“熟苗”,苗语系川黔滇方言之普定土语。
这支苗族是进入贵州安顺最早的一支苗族。据汉史和彝族史记载,公元前280年(周赧王三十五年) 楚顷襄王派部将庄蹻率军西征。作为楚国主体民族的苗族从军或随军或迁徙进入现贵州复地和云南滇池的平原地带。
公元前276年(周赧王三十八年)庄蹻灭夜郎国,封其支子为夜郎庄王(自然是战胜者应得之结果),这支苗族先民带来了先进农耕技术,并与当地各民族人民相互学习、融合(所以他们中,有的家族仍然保持着先民的习俗,如保持仡佬、汉族等民族的习俗中),成为当晨夜郎庄王国的主体民族。夜郎国庄王时代,庄王朝分为若干族群小邦(称为邑),这些族群小邦对于夜郎统治者“皆同姓相扶”。夜郎庄王国当时还是一个奴隶制国家,进入夜郎境内的苗族先民,因为是胜利者,享受了一定的特殊政治待遇,如保持了苗族“农村公社的生产生活方式”,即以一个苗寨或多个苗寨为一个“鼓社”(现在这种,“鼓社”在这支苗族中还完整地保持着)。
“鼓社”就当时这支苗族社会的基层组织,这种组织集政治、军事、生产生活为一体,它与当时夜郎庄王朝有依靠性也有相对独立性,成为后来社会变迁,主流社会可取可利用的潜在条件,否则这支苗族早已被驱赶到深山区了。
所以可以断言,“阿里”苗族定居黔中腹地至今有2290多年了,研究这支苗族的历史与文化,对研究苗族整个历史与文化具有一定意义。这里我们先看这支苗族服饰文化。
“阿里”苗族2290多年了仍然保持自己与其他支系有别的服饰文化,这种服饰文化“储存”了很多苗族历史文化信息。
“阿里”苗族服饰用料主要是棉布、绸缎、麻布等,图案有蜡染、挑花、刺绣,并配与银饰。无论是蜡染、挑花、刺绣的布料制作,须相有红色、黄色、绿色布条。相传红色布条代表草原,黄色布条代表黄河,绿色布条代表长江。“阿里”苗族支系是由黄河、长江中下游迁徙到安顺的。用这些布条缝在服饰上,既是装饰,又让子孙后代了解自己的历史。
“阿里”苗族服饰使用的花纹图案大都有蜡染、刺绣,相传苗族迁徙过长江、黄河时,用牛托书,水太大,上岸时书已全被水浸湿,待太阳出来,把书晒干后,因牛太饿,把书全部吃光了,从此苗族就没有文字了。后来通过回忆,把苗族、历史、文字刺绣和画染在布料上制作服饰。所以说苗族是背着自己历史和文字的民族。
“阿里”苗族刺绣种类很多,从色彩上分,大体上可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两种。单色绣以青线绣白布、红布或蓝布,刺绣手法比较单一,其作品典雅,朴素大方;彩色绣用七彩丝线绣成,布料一般用红、青、白、蓝、黄布均可。刺绣手法比较复杂,或平绣或盘绣或挑绣,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为题材,刺绣成品色彩斑斓,栩栩如生。
苗族刺绣手法主要有平绣和挑绣。平绣(苗语:Dui hai),平绣有的不画图案草稿,平手绣出;有在布面上画好图案再绣;有用剪纸粘贴进行刺绣。刺绣纹样造型多为夸张得体、风格独特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其中以龙、鱼、蝴蝶、蜈蚣、蝙蝠等图案最为广泛。挑绣也称数纱绣(苗语:Dui duai,是指用布绣字的意思)。
“阿里”苗族蜡染。蜡染是以黄蜡(蜜蜡)熔汁绘花于白布上,染色后取出煮于水中,蜡去则花现的一种技艺。蜡绘是先将蜜蜡置于小土沙锅中,略加温,锅中温度升到60~70度之间时,蜡溶为浓汁,即以小铜刀蘸蜡汁于布上。铜刀宽一公分左右,以两片簿铜合成斧形,中稍宽,用三寸左右长的竹棍或木棍连作柄,沾蜡后,蜡蓄于两薄铜片之间。画后,蜡温很快下降,到20多度时就凝固了。蜜蜡温度如超过70度时绘于布上,蜡汁便立即渗浸四周而使花纹模糊不清,通过靛蓝染色后,开成了很多冰纹。
一、女服饰
(一)、女头饰。用八寸长半月形红木梳髻于头顶,木梳尖稍露于外,与头前后约成30度角。用毛线和假发连接头发,沿顺时针绕数圈固定木梳(称为戴木梳),后脑插银簪,再用银链一圈一圈地绕在毛线或假发上,约二十圈左右,冬天还要戴头帕。两耳戴银耳环,颈戴数个银项圈,项圈上挂一至两把银锁。
(1)、绕头毛线。过去绕头毛线均用人发制成,就是平时妇女们梳头时脱落的头发。妇女戴木梳一般是十二岁以后才开始戴,制作毛线所用头发就是自己和家人逐步积累的。这些毛线都是经过自己用手动纺轮纺的,线径大约1毫米左右。纺出毛线后,按4米长,截成20多根组一簇,一端固定,另一端可分散。
(2)、假发。假发长40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