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评论部20年创新型节目品析》——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视频新闻》课程邀请讲座.docx

《央视评论部20年创新型节目品析》——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视频新闻》课程邀请讲座.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央视评论部20年创新型节目品析》——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视频新闻》课程邀请讲座

《央视评论部20年创新型节目品析》——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视频新闻》课程邀请讲座阅读:5792013-04-09 20:47标签:央视评论部20年新闻撞武侠央视刘楠杂谈X《有一种基因叫理想:央视评论部20年创新型节目品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视频新闻II》课程邀请讲座时间:2013年4月8日19:20——21:20地点:清华大学文科图书馆G层放映厅交流嘉宾:刘楠(央视新闻评论部《新闻1+1》策划、记者,著有《新闻撞武侠》《有一种基因叫理想》,两书本月即将出版)具体内容:各位同学好,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愿意把你们人生宝贵的两个小时和我一起分享。今天,北京又是大风起兮,我们已经习惯沐浴在北京亚历山大的灰霾中,我觉得各位格外幸运,这倒不是指你们能在赫赫有名的清华学府生活,而是你们在一个叫“清新”的地方,“清新”这两个字是清华新闻传播学院的缩写,也是今天我见到大家的风貌,是我之前看到大家做的“清新视界”节目的气息,清澈崭新,春意盎然。来这里之前,我还去拜访了我在清华的老朋友,13号楼下修车的小桥师傅,我当年做实习生时拍摄过他,他因为在学生口碑好被校领导接见过。我觉得清华有一种平等、平视的气息,特别让人钦佩。就像我这样一个新闻小辈也能来这里和大家交流。今天,我的书《新闻撞武侠——央视评论部新闻创作秘笈》终于印刷出来,我从出版社拿了6本来,今天结尾会以某种形式送给大家。来这里有推销狗皮膏药之嫌,而且清华的张老师特别善良,说没关系,你尽管带书来吧。这本书是我在怀孕期间完成的,是对央视评论部20年的致敬。我这样一个江湖无名小卒,要附庸风雅写书,基本属于无知无畏无耻型,用流行的话说,就是吊丝逆袭。书挺荒诞的,把央视评论部20年优秀节目的精髓,分门别类为开头、结尾、解说词、采访、记者串场等等,用武侠秘籍形式来演绎,我们知道,最近,金庸大侠已经很受伤,芒果台的《笑傲江湖》,让令狐冲和东方不败搞生死恋,引发冲东党和冲盈党网上激烈对决,我又让金庸武侠跟新闻谈恋爱,刚过90大寿的金庸,不知道看了会不会七窍生烟。我考证过金庸的脾气,原来看完徐克改编电影《笑傲江湖》,他都气得说以后不再和徐克合作。当时我把初稿给白岩松老师看,也设想过他会雷霆大怒,但是没有,他很鼓励,发长短信说,他说我深夜在厨房看得很感动,暂时忘记了好友去世的悲伤。我一直琢磨,为什么他要在厨房看书,难道这就是所谓精神食粮之说?他还说,祝贺你孕育了两个孩子,因为写作时我在怀孕,其实是三个孩子,马上还有一本讲述南院人物故事的书《有一种基因叫理想》五一左右出版。为什么白老师破格为我的书写序,这种爱护,我想不是我写得好,而是评论部20年情结的一种投射。今年是央视评论部20年。我很喜爱齐邦媛的《巨流河》,以个人家族的命运史,串联起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卷章。评论部也是中国电视史上一段巨流河,一份人文景观。现在常常有人说电视式微,标题都挺吓人,什么《抛弃电视》,《弱智的中国电视》,难道如《沧海一声笑》歌词唱的,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但是评论部往昔的赢得的尊严,说明电视是可以让人尊重的。评论部曾被称为电视界的延安和改革阵地,是理想者部落。1993年,各位应该还在上幼儿园吧,《东方时空》开播时那种奔腾的冲击力,用影像来展示真实的人生,散发的巨大魅力,远远热闹与现在《中国好声音》刚出来的反应,孙玉胜曾在《十年》里总结,当年评论部改革的根本就是“改变了电视的语态”,尝试一种新的叙述方式,人们从一贯严肃刻板的屏幕上,看到了民间话语的鲜活、幽默,看到了冲突的故事和人物的命运。(PPT)写这本书,我自己就像是一个非主流非典型南院考古挖掘整理者,有点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味道。南院风云人物那么多,为什么想写评论部20年的是我?就像电影《云图》里的轮回,一个时空的某样物品被另一个时空的人摄魂,也就像那首歌唱的,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开始了姻缘。我在11岁是看到《东方时空》,就下定决心要来这里,冥冥中,而我的成长,可以说是朝圣之路。评论部有一年的年会,我是所谓的先进个人被代表,站到台上发言,我当时拿出了高中毕业留言册,那上面写的最崇拜的人都是什么白岩松,最理想的工作,写的是记者。很幸运,在研二时,我作为实习生到南院,机缘巧合,第一个见的人,就是南院“教父”级人物陈虻,他介绍我去李伦老师任制片人的《社会记录》,如果说评论部在央视已属另类,《社会记录》在南院是另类中的另类,类似于“魔教”,另类中的另类,不过我们知道,魔教有特别多可爱的人物,曲阳,任盈盈、桃花六仙等。南院的部训就是“求实平等公正前卫”。前卫是他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原来《社会记录》制片人,现在《看见》制片人李伦很鼓励人发挥潜能,他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其实释放人的创造力是充满魅力的一件事。从宏观意义上讲,如果这个栏目的背后观念包含激发所有人的创造力,而且相信这种创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