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语言知识
语法讲解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常用作使动的有不及物动词、少数及物动词、形容词和名词。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最常构成使动,此外还有少数及物动词。
在下述两例中,动词不构成使动:
蔡溃,遂伐楚。(《齐桓公伐楚》)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在这两例中,动词与主语(蔡、齐师)只出现一次陈述关系(溃、伐我)。而使动与此不同,使动中有两次陈述关系:第一次是做及物动词;第二次是做不及物动词。做及物动词时,这个动词所在的句子陈述了某种不确定的行为,由这个行为作用于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并由于这个行为产生了第二次陈述中的行为。比如: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是使动用法,“臣活之”说明“臣”做了某件事,这是第一次陈述。这个行为作用于“之”,这样产生了第二次陈述——“之”“活”。下同: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郑伯克段于鄢》
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惧、惮、说(悦)、喜、忧、耻、怒、惑 以上四个例句中的“出”、“反”、“居”都不构成使动用法,以下同样动词都构成使动用法。常用的状态动词:竭、流、荡、弛、变、坏、尽、绝、折、朽、陨、败、亡、兴、乱、动、作、散、定、显、达(通达)、伤、毙、醉、宁、溃、队(坠)、落、毕、治、生、灭、废、聚,成等等。状态动词的特点是带上宾语之后,通常就构成使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除了不及物动词常构成使动之外,另外还有数量不多的及物动词也可以构成使动,这些及物动词一般表示的是一些日常生活的基础性行为,比如:饮、食、衣、枕、观、视、见、听、从等。(1)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冯谖客孟尝君》)(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这些由及物动词构成的使动,在翻译时也可以跟不及物动词一样,采用以上说过的各种方法。例(1)“食之”可以译为“给他鱼吃”,例(2)的“从百余骑”可以译为“带领一百多名骑士”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性质与不及物动词中的状态动词接近,它们也常构成使动句。如:1)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国语·齐语》)(2)今坐而听秦,秦兵不敝而多得地,是强秦而弱赵也。(《战国策·赵策三》(3)儒者在本朝,则美政。(《荀子·儒效》)(4)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史记·李斯列传》) 以上四个例句中的“轻”、“重”、“强”、“弱”、“美”、“富”、“贵”都是形容词,构成使动。名词一般不用作谓语,所以它构成使动是活用。如: (1)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四》) (2)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 以上二例都是名词活用后构成使动。意动用法是形容词的一种常见用法,动词一般没有意动用法。从意义上看,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两点在使动用法中,宾语所表示的人、物,在事实上出现了变化;而意动用法中的宾语,在事实上并没有出现变化使动宾语所出现的这种事实上的变化,是由于主语所表示的人发出的第一次陈述造成的,这种陈述是一种现实性的行为;意动宾语之所以没有出现事实上的变化,正是由于第一次陈述只是一种心理上的行为,而不是一种现实性的行为。有时主语所表示的人在心理上也没有什么相应的行为,但只要对宾语所表示的人、物没有采取现实的行为,也可以归入意动。如:(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战国策·齐一》)例(1)中的“少仲尼之闻”是意动,在这个意动中,“仲尼之闻”并不因为“少”而出现什么变化,主语“我”也没对“仲尼之闻”采取什么现实的行为,只是在“我”的心理上有这种想法,所以构成意动。这个例句中的“轻伯夷之义”也是意动。例(2)、(3)的“贱之”、“壮其节”也是意动。例(4)中的“美我”,其实连心理上都不认为对方美,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但也没有对对方采取现实行为,对方也没有出现事实上的变化,所以也归入意动。有时名词也可以构成意动,只是远不及动词和形容词那样常见,可以认为是一种活用。如:(1)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冯谖客孟尝君》)(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以上两例中的名词“子”、“侣”、“友”都是名词活用后构成意动。在实词中,有两类不同的现象应该加以说明,这就是兼类和活用。在古代汉语中,兼类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兼类是说,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种不同词类的功能,而这两类词在意义上互有联系,并且每类词都有比较确定的意义。兼类在名词和动词之间表现得最为突出。比如下边句子中“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牦牛肉食用方法.pdf VIP
- 2025年危化品停车场安全预评价报告样本 .pdf VIP
- 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024)青岛版(六三制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四年级英语单词大比拼训练.doc VIP
- 石油公司业务系统集成项目用户需求说明书V.doc VIP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方评价表.docx VIP
- 专题16 阅读理解之主旨大意题(题型与策略)(解析版)-2025年暑假新七年级英语衔接学习与能力提升专练(通用版).docx
- 财务三大报表(带公式).xls VIP
- 山西省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含答案(9科试卷).pdf
- 儿童贫血相关疾病诊治进展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