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燕歌行》——教学中的互联网优秀教案评选.doc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参赛作品
学 校: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学 科:高中语文
姓 名:王军亮
《燕歌行》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二
2.学 科:语文
3.课 时:一课时
4.学生准备:(1)熟读原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准字音、理顺文脉。
(2)借助网络查阅并熟悉盛唐边塞诗派及其代表诗人。
【教学课题】
1.通过对网络条件下的诗歌美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解诗歌中唐军将士战败的原因及诗歌的主要艺术手法。
3.借助网络与其他边塞诗进行对比阅读,深入体味边塞诗的风格。
【教材分析】
《燕歌行》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代表作。作为歌行体的古诗,《燕歌行》篇幅较长,对学生来说,理清诗歌中诗人叙事的层次就显得非常必要,因此,理顺诗歌的叙事层次就成为本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盛唐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盛唐诗歌中的一朵“奇葩”,边塞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艺术成就丝毫不逊于山水田园诗等流派,所以在对诗歌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诗歌艺术手法的掌握也必不可少,尤其是本诗中大量对比手法的运用更需要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当然,边塞诗对我们学生来说并不十分陌生,授课过程中可结合以前所学从宏观上再次强化对边塞诗雄浑壮阔风格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以网络为媒介,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诵读品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图片。
【百度图片搜索】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B9%C5%B4%FA%D5%BD%D5%F9%CD%BC%C6%AC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ala0fr=ala0sf=1fmq=1331037740781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1%DF%C8%FB%CD%BC%C6%ACs=0
◆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
● 设计意图——用图片引领学生进入到一种辽阔悲壮的边塞战争氛围中,激发学生兴趣。
★ 教师补充介绍:边塞诗是盛唐主要的诗歌流派之一,虽然早在汉魏时期就已萌芽,但直到盛唐时期才达到顶峰,主要以描写边塞风光、守边将士的生活及征人思妇相思为主。边塞诗的出现与大唐帝国的疆域不断扩大导致的开边战争与众多盛唐士人渴望通过战功谋求功名有关。其中最著名的代表诗人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高适的《燕歌行》。
二、诗歌体裁及作者介绍:
◆ 学生活动——上讲台介绍相关知识。
歌行体:【百度百科】/view/299627.htm
高 适:【百度百科】/view/16967.htm
● 设计意图——学生介绍课前准备内容,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检查了学生的预习及课下查阅情况。
★ 教师补充总结:歌行体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一般篇幅较长,以叙事为主,音节格律相对自由,以七言为主。我们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高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同时也是唐代诗人中唯一封侯的诗人,曾封渤海县侯,世称高渤海。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其诗风慷慨雄浑。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 学生活动——抽一名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正音。
校尉xiào 塞草腓féi 玉著 zhù
★ 教师活动——播放课文朗读。
【百度MP3】
/m?word=mp3,,,[%D1%E0%B8%E8%D0%D0]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D1%E0%B8%E8%D0%D0++si=%D1%E0%B8%E8%D0%D0;;;;0;;0lm=-1mtid=1d=6size=838860attr=0,0titlekey=3904430289,53456mtype=2
◆ 学生活动——纠正字音,齐声朗读;结合注释,疏通诗歌脉络。
★ 教师补充:本诗之所以在边塞诗中独树一帜,受人称赞,除了思想主旨上的深刻外,还在于它完整地记述了一次战役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漠沙场的荒凉与悲壮。请你结合课前预习理顺本诗的战斗过程,然后展示给大家。
◆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展示相关内容。
第一节(1-8句)写唐军闻警出征;
第二节(9-16句)写战事失利;
第三节(17-24句)写被围之痛;
第四节(25-结尾)写死斗的结局及作者抒怀。
●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最讲究朗读,因此在范读基础上让学生充分朗读至关重要。同时,由于在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