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颜真卿多宝塔碑(word打印版)
多宝塔碑
???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涌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
??? 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拓本 请点击右键下载解压密码:9610.com(图片选自《弈潮堂》[)
附录:《多宝塔感应碑》拓本散记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陈西安碑林(图 1)。高285厘米,宽 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岑勋撰文,颜真卿正书书册,徐浩隶书题额,史华刊石。 碑文叙述了唐代僧人楚金禅师发愿兴建多宝塔的过程及有关佛事。唐玄宗曾为立塔赠银50万、绢上千匹。楚金禅师死后,唐玄宗特派使者吊唁,监护丧事,并亲自书写了塔额。佛教在唐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影响于此可见。 颜真卿(709~785),京兆万年人,祖籍琅邪临沂,字清臣。幼承家学,刻苦自励。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时,为平原太守,历迁刑部尚书、太子太师。他立朝正色,刚而有礼,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日鲁公。后为奸臣卢杞所忌。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敌所害。 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宋代大书法家苏轼云:“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画至吴道子,书至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颜真卿一生书碑甚多,西安碑林即藏《多宝塔碑》、《臧怀恪碑》、《郭家庙碑》、《争座位帖》、《颜勤礼碑》、《马璘残碑》、《颜氏家庙碑》 7种。而《多宝塔碑》为其所有碑版中年代最早者,乃颜真卿44岁时作品。明孙〓有跋云:“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北宋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 南宋拓本,15行“凿井见泥”之“凿”字未损,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图 2)、33行“王可托”之“托”字稍损。 明中期拓本,14行“天文挂搭”之“挂”字上“土”部完好,24行“方寸千名”之“千”字完好。 明末清初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归”字完好,“我”字左上半泐(le,石头风化而形成的纹理)。32行“佛知见法为无” 6字、32行“空王可托本原同归” 8字、末行“大夫行内侍赵思” 7字皆存。 乾嘉拓本,9 行“阴以金鎚”之“金”撇笔未泐。33行“千帙发题”之“千”字竖笔完好。 早期原拓应注意31行“力”和15行“凿”是否经过涂墨。从图 1可见该碑末 4行中部偏下约在清康熙间磕损一大块,“明末清初拓本”所述31~34行存诸字此后皆损。如见以上诸字未损,应细审。如为原石所拓,则拓本年代不晚于清初,但大多数为翻刻本。清晚期至民国,西安碑林周围碑帖铺甚多,各家多以石翻刻《多宝塔感应碑》等。其裱本传今也百年上下,品相颇陈旧。曾有一友藏有两本,欣喜相告,所藏“归我帝力”之“力”、“凿井见泥”之“凿”均完好,当为宋拓。送至碑林博物馆我的办公室,及展读之,一本较瘦,一本略肥,大形皆在,但不能细写。如肥本(图 3)首行“多宝塔感应碑”之“感”右上一点与横画脱离(原刻相连)、15行“凿井见泥”之“见”末二笔与右竖互不相连(原刻相连)等,点画多不到位,当为晚清民国翻本,特以故宫博物院藏宋拓(图 4)与该翻刻本对刊,供大家比较。碑帖鉴定没什么秘诀,就是与不同时代的原拓一笔、一画、一个石花细细比较,切不可一看“差不多”,就定为原拓甚至宋明古拓。《收藏》俱乐部会员江西詹先生来稿,说:“笔者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碑学资料,拜访了许多碑学专家和书法界、收藏界的名家,认为我手中的这本《多宝塔碑》拓本(图5、6)是宋拓本。”实际上詹先生所藏也是一个晚清民国翻刻本。其本较原碑宋拓为瘦,枯槁无神,无有原碑丰壮精悍的神韵。与前述翻刻本(图 3)一样,此本点画多不到位,如首行“感应碑”之“感”右上点,笔者细审不同时代原拓及原碑,此点均与横画相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