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规划相关
【乌鲁木齐市经济结构】
一、乌鲁木齐市经济结构
乌鲁木齐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战略,给予政策、资金倾斜的重点地区,我国向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和贸易往来的窗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全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资金、信息、物流中心,中国西北部地区发展最有潜力的中心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乌鲁木齐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社会生产总值达到654亿元,较2000年翻一番;增幅居西北五省区首府第二位;第三产业产值位居西北五省区首府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西北五省区首府第一位。 而据自治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前10个月,乌鲁木齐外贸总额就达29.6亿美元,居全省首位,同比增长61.2%。2007年11月20日,乌昌党委第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更加明确了乌昌地区的发展目标:面向中亚地区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能源资源合作基地、出口加工基地;立足乌昌地区传统服务业和消费市场的优势,把乌昌地区打造成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服务业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区域联络中心,这些政策方面的倾斜,加上自身的地缘优势及前期发展基础,相信2008年,乌鲁木齐将会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农业
乌鲁木齐市农业以生产无公害蔬菜、肉、蛋、奶等农副产品,发展观光农业为主的城郊型农业经济初具规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疆位于前列。200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8亿元,增长9.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832元。
工业
乌鲁木齐市工业种类较齐全,石油化工、冶金、纺织等传统行业为主导行业,重工业占较大比重,天毛、美克集团等外商投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向型经济初具规模,是我国西北部重要的石油化工、纺织品生产基地,新疆工业经济中心。200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305.6亿元,占全疆的29.1,其中,轻工业产值42亿元,重工业产值232亿元。
商贸业
乌鲁木齐市商贸业繁荣发达,是全市主导产业,全疆的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市内有商业、饮食业网点3.6万个,有各类市场257个,有边疆边贸、华凌综合建材、大小西门服装鞋帽、商贸城等一批年成交额达数十亿元以上的专业批发市场。200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52亿元,占全疆的34,各类市场年成交额达270多亿元。
金融保险业
乌鲁木齐市金融保险业体系完善,服务健全。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政策银行、保险公司、知名证券公司相继在乌鲁木齐设立机构。2002年,全市拥有660多个金融机构,金融资产超过百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75亿元,贷款余额835亿元,分别占全疆的39.3、46.4,是西北部地区融资能力较强的城市之一。
旅游业
乌鲁木齐市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是新疆旅游集散地和重要的目的地。乌鲁木齐自然、人文景观奇特,饮食、购物、娱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博格达雪峰、一号冰川、夏季是避暑胜地、冬季是天然滑雪场的——南山自然风景区、水磨沟温泉风景区、亚洲大陆地理中心、达坂城、汗腾格里清真寺、红山镇妖
古塔、新疆民街、二道桥国际大巴扎等众多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色、香、味、形俱全的新疆风味饮食,使游客流连忘返。2002年,全市拥有75家星级以上的酒店和众多的宾馆、旅店,接待国内外外旅游人数395万人,占全疆的40,高居全疆重点旅游城市之首。
对外经贸
乌鲁木齐市对外经贸发展迅速。九十年代以来,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华凌国际建材博览会、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国际服装服饰节等经贸洽谈会的召开,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相继建设,市区内5个二类口岸设立开通,对外贸易长足发展,已成为全疆出口商品基地。世界500强企业有8家在乌市投资建厂。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向西开放进入建国以来最好时期。
乌鲁木齐城市规划区范围10800平方公里。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主城区采取“双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布局形态,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重的原则,注意疏散旧城人口,调整用地结构,控制旧城开发强度,搞好绿化及环境建设。
充分发挥乌鲁木齐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沿兰新铁路和吐乌大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合理分布的城镇群,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严格控制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到2005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4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170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94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200平方公里以内。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加快城市对外交通通道的建设,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网和交通设施。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完善城市输配水管网。要充分重视城市防灾工作,做好抗震、防洪等专项规划,加强大型防灾骨干工程和城市重点防灾设施的建设,形成较完善的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道路运输管理实务》课件——第五章 特种货物运输业务组织.pptx VIP
- A公司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分析.docx VIP
- 高压供电系统的设计.pdf VIP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新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1 单元 分类与整理 第4课时 练一练.pptx VIP
- 装修合同协议书工装.doc VIP
- 人教PEP版五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6个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VIP
- 一种电子烟挥发性气体检测报警装置.pdf VIP
- 《道路运输管理实务》课件——第四章 零担货物运输业务组织.pptx VIP
- 中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 第二讲 璀璨华章——文学经典.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