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特征?考向]典例以时政评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文学艺术家的理解。新高考将会借助微观社会现实,考查文学艺术家的成就、其作品创作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返回目录 命题研析对测 第34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解析] B 本题以卢卡契对19世纪某位作家的评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分析,该作家有两个基本特征:生活在19世纪,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拜伦是浪漫主义作家,A项错误;巴尔扎克符合上述两个特征,B项正确;薄伽丘和莎士比亚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与19世纪的时间界定不符,C、D两项排除。故选B项。 返回目录 命题研析对测 第34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仿真3】这种文化思潮酝酿于19世纪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遍流行。它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反驳,也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不满与反抗,其中凝结着现代人对自身的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下列作品可以体现这种文化思潮的是( ) A.《唐璜》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母亲》 返回目录 命题研析对测 第34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解析] B 把握时间信息以及材料中的“反驳”“不满与反抗”“深刻思考”等即可判断为现代主义,故选B项。 返回目录 命题研析对测 第34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单元整合提升(十六) 学科素能提升 史学研究前沿 专题知识纵横 返回目录 知识体系构建 返回目录 知识体系构建 单元整合提升(十六) 一、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返回目录 专题知识纵览 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 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 产生阶段(15—16世纪) 标志 原因 单元整合提升(十六) 返回目录 专题知识纵览 电的发明与应用,特别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更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电磁学的新成就、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随着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 标志 原因 单元整合提升(十六) 二、认识科技革命对思想、文艺及影视艺术发展的影响 (1)思想方面: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明显,形成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返回目录 专题知识纵览 单元整合提升(十六) (2)文学艺术 ①文学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 ②绘画艺术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借助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的现实主义和印象画派出现。 ③音乐方面:浪漫主义音乐盛行,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弘的歌剧等。 返回目录 专题知识纵览 单元整合提升(十六) (3)影视艺术: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电视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19世纪末,电影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下产生;20世纪20年代,电视艺术诞生。 返回目录 专题知识纵览 素能十六 认识、启示类设问答题模板 ? 设问方式 (1)认识是对材料本质和表象的看法;启示是指从历史中所总结出来的可供后人借鉴、如何做的建议,一般由“经验教训”而来,故回答“启示”就答“经验与教训”。 (2)认识、启示类的设问一般含有如下提示词语: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建议、主张、说明了什么、对策;等。要求学生对某一特定历史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一般放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用来检验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和历史感悟能力。 返回目录 学科素能提升 单元整合提升(十六) 【例解】[2012?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肠套叠护理PPT课件讲解PPT课件.pptx VIP
- (沪教版2024)二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解读课件.pptx
- 小儿肛管排气.pptx VIP
- 新解读《GB_T 5271.9 - 2001信息技术 词汇 第9部分_数据通信》最新解读.docx VIP
- 新解读《GB_T 18492-2001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最新解读.docx VIP
- PPT灌肠操作及并发症处理.pptx VIP
- 基于ABAQUS的橡胶材料粘弹性特性仿真.docx VIP
- 《带式输送机概述》PPT课件.pptx
- 1 “钓鱼”游戏(课件)一年级上册科学人教鄂教版2025.ppt
- 山东理工大学2021-2022学年《Python程序设计》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标准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