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教程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乃知不善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A 12、《论语》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 13、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 “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该诗所反映的学术思想属于 A道教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C * 复习提问: 1、简述黄老之学的内容、作用 2、简析儒学取代黄老之学成为汉代统治思想的原因 3、概述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道、佛 儒(根本) (目的) 含义 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一、兴起背景: 材料一:唐朝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梁武帝,三次舍身入寺院为僧。 材料二:素怀“隐逸”之志的葛洪,曾在东晋供职近14年之久,在其屡次入仕失败后,才开始著述修道。南朝道教著名人物陶弘景也是在官场不得意的情况下入道的。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请问:材料反映了魏晋时期什么现象?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 2、唐宋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 3、儒家学者吸收佛、道思想,丰富更新儒学体系 红花白藕青荷叶 三教原本是一家 二、派别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材料四: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信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夫妻岂不是天理? 思考: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还涵盖哪些领域 (一)程朱理学 1、人物: 2、主张: ①世界观:世界——理,社会——儒家伦理道德 人——人性。特点: 材料三: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 材料四: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 思考:如何才能把握(体现在社会上的)“理”? ①方法论:格物致知 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 “格物致知”:“理”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理” 二程、朱熹 三、派别 (一)程朱理学 1、人物: 2、主张: ①世界观:“理”是万物的本原 ②方法论:格物致知 材料五:“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材料六: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思考:在个人修养(“人性”)上如何实践“理”? ③存天理,灭人欲 三、派别 (一)程朱理学 1、人物: 2、主张: ①世界观:“理”是万物的本原 ②方法论: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3、地位: 南宋 元朝 明初 三、派别 (二)陆王心学 1、陆九渊: 思想主张: ①“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②方法论:“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 2、王守仁: 材料七: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 材料八:“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满街人都是圣人。” 材料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请思考:王守仁认为怎样可以成为圣人?他的这种说法对人们的道德修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三、派别 (二)陆王心学 1、陆九渊: 思想主张: ①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