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电大 -中外经济史 考试重点.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电大 -中外经济史 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4个)农业革命:公元前90000年左右,人类历史从旧石器时代转向新石器时代,从狩猎和采集经济转向种植和畜牧经济,这种划时代的转变,就是农业革命。汉谟拉比法典: 井田制:我国奴隶社会实行的一种土地使用的管理制度。所谓“井田”是指将方里九百亩土地,划为九块,每块一百亩,八家共耕中间的一百亩公田,每家都有一百亩私田, 这种土地的划分使用方式,其形犹如“井”字。是一种农业、行政与军事组织形式合一的重要制度。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国君为了增加收入,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由国家按田亩实数收税,这就是“初税亩”。税亩的实行,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两税法唐后期实行的赋税制度。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继续实行。为了解决财政上的困难,公元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主要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分夏秋两次收税。两税法的实行,唐政府的收入增多了,但地主把赋税转嫁给农民,农民所受的剥削更重了。工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本制度。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view/2825675.htm奴仆,他们必须按照/view/708520.htm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view/13505.htm贸易。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view/28495.htm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属/view/57877.htm司空管辖。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他们既是具有一定技艺水平的/view/573111.htm工匠,又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者。祭礼?中世纪:中世纪也叫中古,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也就是指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简答(主要落在比较上奴隶主、封建领主制和地主制、资本主义萌芽以及明治维新与百日维新的比较,而且基本上为同时代的比较)社会的三次大分工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 社会分工是/view/908760.htm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商品/view/634852.htm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交换,市场经济也就无从谈起。社会分工的优势就是让擅长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使平均/view/1319793.htm社会劳动时间大大缩短。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能够提供优质高效劳动产品的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高利润和高价值。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view/25262.htm原始社会晚期因为生产力发展使农业从社会其余野蛮民族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view/429288.htm手工业和/view/16684.htm农业之间的分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还促进了城市的出现,手工业和农业的相分离,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当商品交换由偶然性发展为经常性时,便在适于货物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出现固定的交易场所—集市。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交换地域的进一步扩大,集市就可能演变为城市。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商人阶层的产生。在两次社会大分工之后,交换才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交换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使商品生产出现并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交换规模扩大,品种增多,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直接的产品交换越来越不便利,于是专事交换的中间人,商人应运而生。不间断的交换活动使部分脱离生产的商人得以为生。庄园制经济(庄园制经济的兴衰)庄园是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主要的和正规的组织细胞,是封建主经营地产的一种特定形式,其基本特征是具有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这两种土地,领种份地的农民必须服无偿役以耕种领主自营地。庄园中的劳动者,有少数奴隶(9世纪后逐渐消失)及临时雇工,但主要是各种不同身份的依附农民,尤以农奴占大多数。第三类是半自由民,其地位介于农奴和奴隶之间,份地世袭使用。庄园主对各种依附农民有不同的人身奴役及司法权力,可以利用庄园法庭(一般由总管主持)审判农民并收取罚金,也可以根据本庄园的习惯向农民征收各种实物及货币等,这些成为庄园主收入的重要来源。庄园制经济的管理:(1)庄园的耕地有领主的自营地和农奴的份地。除了领主的自营地外,其他可耕地分为三大部分:春耕田、秋耕田和休耕田。这就是“三田制度”。一般是将耕地分成条田分给村民,以及把个人所有制与合作劳动相结合的方法,在这些条田逐渐,夹着领主的自营地。在收割完后,将条田间的篱笆拆除,任个人的耕畜进入,以恢复土地费力,这就是所谓的敞田制度(2)庄园的大小没有统一规定,每个庄园由一个管家负责经营,管家一般出身于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xz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