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 第七章 壮族医药学选论--.pptVIP

7.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 第七章 壮族医药学选论--.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 第七章 壮族医药学选论--.ppt

第七章 壮族医药学选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壮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壮医学理论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壮药选介 壮医药学的形成 壮医药学的发展 悠久的历史 古朴的理论 丰富的诊疗技法 和 药方 独特的民族形式 浓厚的地方特色 第一节 壮医药学的发展 壮医药学的发展 萌芽于先秦时期:青铜浅刺针(2枚,武鸣西周末年古墓出土) 唐宋时期 明清时期 现代发展 壮医药学的形成 壮医药学的发展 先秦时期 壮族先民是最早创用针刺疗法的 民族之一 广西“微针”是迄今为止在我国范围内唯一见诸报道的、年代最久 先秦时期壮医除了针刺疗疾,舞蹈导引、按矫治病外,对药物有一定的认识,如:紫苏解毒去鱼腥味、佩戴草药可防病 壮医药学的发展 初具理论雏形, 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并渗透汉族医学内容 壮药方剂学 —— 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配药、骨刮、 角疗、灸法、挑针、金针 岭南方 —— 解毒、治疗瘴气的药方 唐宋时期,壮医药学初步形成 壮医药学的发展 医疗和科研方面:医院7所、研究所4所、制药企业4所 教育方面: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靖西壮医药学校、广西中医学院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学习班、壮医史… 医药文献: 《中国壮医内科学》 《壮医针挑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观甲诊病》 《中国壮医》《壮族民间用药选编》《壮族通史》 学术交流 建国后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壮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壮医学理论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壮药选介 壮医学理论 三气同步 —— 天人自然观 阴阳为本,三气同步 壮医认为,万物皆可分阴阳,万变皆由阴阳起,此即阴阳为本。 壮医认为,天地万物可分为阴阳两类,同一事物也可分为阴阳两面。 壮医以阴阳为本理论来对事物和疾病的属性进行归类,概括事物变化的根源。 壮医用阴阳的概念来解释天地万物之间、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种种复杂关系。壮医认为大自然的各种变化都是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平衡、阴阳转化的反映和结果。 三气同步 根据壮语“人不得逆天地”或“人必须顺天地”之意而来。 壮医学认为: 1、禀天地之气而生,为万物之灵。 2、人的生长壮老死生命周期,受天地之气制约,人气与天地气息息相通。 3、天地之气为人体造就了生存和健康的一定“常度”,但天地之气又在不断变化。 4、人体是个小天地,形体功能应一致,大体上天气主降,地气主升,人气主和。升降适宜,则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脏腑自安,并能适应大宇宙的变化。 5、人体结构与功能,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共同形成了人体的适应与防卫能力,从而达到天地人三气同步的健康境界。 壮医三气同步理论认为: 就人与天地的关系而言,人与天地需同步,人不得逆悖天与地,此即三气同步; 就人体内部而言,其上中下三部,需保持协调平衡,人体才健康无病。 生理病理观 脏腑气血骨肉 谷道水道气道 龙路火路 壮医认为: 内脏气血骨,构成人体主要物质基础。 ▲ 位于颅内和胸腔腹腔内相对独立的实体都成为脏腑; ▲ 骨(壮语称“夺”)和肉(壮语称“诺”)构成人体的框架和形态,并保护人体脏器在一般情况下不受伤害。人体内的谷道水道气道以及龙路火路,都往返运行于骨肉之中。 ▲ 壮医认为血液(壮语称“勒”)是营养全身骨肉脏腑、四肢百骸的极为重要的物质,得天地之气而化生,赖天地之气以运行。 血液的颜色、质量和数量有一定常度,血液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许多生理和病理变化。 刺血、放血、补血是壮医治疗多种疾病的常用疗法。查验血液颜色变化及粘稠度变化,是一些老壮医对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 生理病理观 脏腑气血骨肉 谷道水道气道 龙路火路 壮医三气同步理论认为: 通过人体内的谷道、水道和气道及其相关的枢纽脏腑的制化协调作用来实现三气同步。 ▲ 五谷进入人体得以消化吸收之通道称之为“谷道” ,主要指食道和胃肠。其化生的枢纽脏腑为肝、胆、胰。 ▲ 水为生命之源,人体有水道进水出水。 水道与谷道同源而分流,在吸收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后,谷道排出粪便,水道主要排出汗、尿。水道的调节枢纽为肾与膀胱。 ▲ 气道是人体与大自然之气相互交换的通道,进出于口鼻,其交换枢纽脏腑为肺。 三道畅通,调节有度,人体之气能够与天地之气保持协调平衡,即健康状态。三道诸塞或调节,则三气不能同步而疾病丛生。 生理病理观 脏腑气血骨肉 谷道水道气道 龙路火路 壮医认为: 龙路和火路是人体内虽未与大自然直接相通,但却是维持人体生机和反映疾病动态的两条极为重要的内封闭通路的命名。 ▲ 壮族认为龙是治水的,龙路在人体内是血液的通道(故壮医又称之为血脉、龙脉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