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明概述资料.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春明概述 黄春明为台湾国宝级文学大师,1935年出生於宜兰罗东,在八岁那年,他的母亲逝世,留下五个孩子.在动荡中,他读过好几个学校,1956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清道夫的孩子〉,最后1958年毕业於屏东师院且任教宜兰广兴国小.1962年於宜兰通信兵学校服役,以〈城仔落车〉等作品陆续投稿林海音主编的联合副刊.他当过小学教员,电器行学徒,通信兵,电台编辑,拍记录片,广告企划,爱迪达公司经理等,他的作品多发表在尉天总主编「文学季刊」和「文学」,以及中国时报的「人间」副刊. 黄春明1963年服务於中广宜兰电台,担任记者并主持「街头巷尾」,「鸡鸣早看天」等节目,1966年与林美音结婚,迁居台北,服务於广告界,加入《文学季刊》.1969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儿子的大玩偶》(仙人掌出版社). 1972年策画「贝贝剧场--哈哈乐园」九十集(中视),亲自担任编剧一职,首次引进日本杖头木偶,塑造家喻户晓的人物「小瓜呆」.1973年拍摄纪录片《芬芳宝岛》系列(中视),开启纪录片及报纸副刊报导文学新纪元.1974年出版《锣》与《莎哟娜拉 再见》(远景出版社);1975年出版《小寡妇》(远景出版社);1976年出版台湾民谣记事「乡土组曲」(远流出版社);1979年出版《我爱玛莉》(远景出版社),於1980年获吴三连文艺奖. 八○年代,很多台湾新电影的导演喜欢以黄春明的作品改编成电影,如,,,,,等七部.1983年小说〈儿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顶帽子〉,〈苹果的滋味〉改编为「儿子的大玩偶」三段式电影(中国电影公司),吴念真编剧,侯孝贤,曾壮祥,万仁分任导演.〈看海的日子〉改编成同名电影,黄春明自行编剧,王童导演.1984年〈两个油漆匠〉改编为电影,吴念真编剧,虞戡平导演.〈莎哟娜啦 再见〉则由黄春明亲自编,叶金胜导演. 1985年出版一套「黄春明小说集」,包括:《青番公的故事》,《锣》,《莎哟哪啦 再见》(皇冠出版社);1988年出版《瞎子阿木-黄春明选集》(香港九龙文艺风出版社,葛浩文选). 1989年任私立文化大学广告系特聘讲师.出版散文集《等待一朵花的名字》与《黄春明电影小说集:两个油漆匠》(皇冠出版社),1990年出版「黄春明文学漫画」《王善寿与牛进》(皇冠出版社). 黄春明早年从事台湾乡土小说的创作,近几年生命的重心则摆在儿童文学,儿童戏剧,以及社区总体营造的文化工作.1992年主编语言教材「本土语言篇实验教材-河洛语教学手册,录音带」,「本土语言-河洛语系注音符号简介」(宜兰县政府).1993年他把跑道换到童话世界,出版「黄春明童话」,包括《小麻雀 稻草人》,《爱吃糖的皇帝》,《短鼻象》,《小驼背》,《我是猫也》等五本撕画童话(皇冠出版社),并於家乡宜兰设立吉祥巷工作室,著手进行「宜兰县通俗博物志图鉴」田野采访记录,他极力推动戏剧及乡土文艺活动,进行乡土文化的研究与著作.忙碌之间,仍然到附近的花莲国立东华大学教授文学创作及儿童戏剧,又任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兼任艺术教师,编导儿童舞台剧《稻草人和小麻雀》(国立艺术馆,鞋子儿童实验剧团演出). 1994年创立黄大鱼儿童剧团,受邀到全台湾各地演出儿童舞台剧,又和顶呱呱企业合作设立「顶呱呱黄春明儿童剧场」,推出说故事的「周末剧场」,演出创团戏《土龙爱吃饼》;儿童舞台剧《稻草人和小麻雀》全省巡回演出.1995年编导儿童舞台剧《挂铃当》(北台湾巡回,黄大鱼儿童剧团演出)与编导大型儿童歌舞剧《小李子不是大骗子》(国家戏剧院,鞋子儿童实验剧团演出). 1996年与省立交响乐团合作儿童舞台剧《小李子不是大骗子-新桃花源记》.承办「宜兰县社区总体营造-理念宣导」,参与宜兰县梅花社区,天送埤社区总体营造之规划. 1998年发表久违的短篇小说《九根手指头的故事》和「老人系列」〈死去活来〉,〈银须上的春天〉,〈呷鬼的来了〉於联合报副刊,获得第二届「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文艺奖」的文学类奖项,象徵国家最高荣誉的艺文奖项,评审委员会的共识为:作品风格独特,深具创意,作品关怀社会,对当代文坛深具影响,作品具累积性成就.同年他又出席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主办「黄春明作品研讨会」主持社教节目「生命,告白」(超级电视台),策划出版《十个旧地名的故事》(宜兰县政府,李赖主编).1999年与省立交响乐团合作儿童舞台剧《爱吃糖的皇帝》,替公视代言,主要负责推荐戏剧节目,希望公视能多作儿童的好节目,因为儿童是我们的未来. 黄春明2001年受邀为东华大学「创作与英语文学研究所」的驻校作家,於2002年受邀为政大驻校艺术家,於2003年投入本土戏曲的推动,陆续编导儿童剧及歌仔戏,担任宜兰县兰阳戏剧团艺术总监,陆续多出儿童剧及编导歌仔戏「杜子春」及「爱吃糖的皇帝」,展现其对歌仔戏改革的具体实践. 写作时期 六,七○年代 八○年代 九○年代 写作风格 1. 被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