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寄生虫①作为病原体引起疾病 ②作为媒介传播疾病
全球重点防治的10大热带病:疟疾 血吸虫病 淋巴丝虫病 盘尾丝虫病 利什曼病 非洲锥虫病 美洲锥虫病 ( 麻风病 结核病 登革热 )非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的危害
⑴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⑵造成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劳动力丧失、工作效率降低、额外的治疗费用、预防费用。⑶加重贫穷国家负担,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人体寄生虫学的概念
⑴.概念: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⑵包含三大部分:
医学原虫 : 医学有关单细胞真核动物。
医学蠕虫: 医学有关多细胞无脊椎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 传病、致病节肢动物。
寄生虫的生物学
寄生
⑴据共生生物利害关系分为:①共栖(一益一不益不害)②互利共生(相互受益)③寄生(一益一害)。
剖析寄生概念:①提供居留场所(寄生与捕食的区别)②两种不同的生物(寄生与生物后代繁衍的生理现象的区别)③活的生物(寄生与腐生的区别)④营养关系(寄生与其他共生生活的区别)。
⑵宿主: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害于寄生方。
宿主的类型:
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至成虫,但能存活并保持幼虫状态,待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时仍能发育到成虫。
保虫宿主:即寄生于人由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传给人,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
2.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部过程及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
3.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
⑴.营养物质: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微量元素等。来源: 宿主的组织、细胞和非细胞物质,如血浆、淋巴、体液及宿主消化道内的物质。
⑵. 代谢:有能量代谢和合成代谢
①能量代谢:主要是糖酵解,将营养源内的葡萄糖等分子的化学能量转变成ATP。
②合成代谢:寄生蠕虫大多不能合成胆固醇和不饱和脂肪酸,多数寄生虫自身不能合成嘌呤,不能合成的均从宿主获取。
寄生关系的演化
⑴寄生生活对体内寄生虫的影响:
①寄生虫的形态改变:体形改变、运动器官的退化、消化器官的退化、生殖器官发达、固着器官的产生、皮层角化抗消化酶作用。
②寄生虫的生理改变:环境适应能力增强、营无氧代谢、繁殖能力加强、特殊向性出现、生殖方式多样化。(寄生虫的生殖潜能:⑴雌雄同体⑵节裂或节片生殖,如带绦虫。⑶产生大量的虫卵或幼虫,如牛带绦虫。⑷细胞分裂:①简单有丝分裂,如阿米巴。②多分裂,如疟原虫的繁殖。③出芽生殖,如刚地弓形虫的滋养体。④多胚生殖,如棘球蚴。
医学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
⑴命名方法和书写方式:
二名制原则,即学名由属名和种名及命名者的姓名和命名年份组成。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如,日本血吸虫的学名为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1904.
⑵寄生虫的分类系统:
扁形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蠕虫
动物界 棘头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
肉足鞭毛门
原生动物亚界 顶复门 →原虫
纤毛门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伤
⑴掠夺营养,影响吸收 ⑵ 机械性损伤(入侵—移行—定居—繁殖)
⑶ 化学性损伤(毒性作用) ⑷ 致敏原作用(免疫病理参与致病).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⑴非消除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水平。如疟疾的带虫免疫和和血吸虫诱导的伴随免疫。
寄生虫感染特点
⑴寄生虫感染:入侵人体并生活一段时间,无明显临床表现的现象。
⑵隐性感染: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即无明显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如刚地弓形虫等机会性致病寄生虫。
⑶多寄生现象:。。。。。如蛔虫和钩虫同时存在时,对蓝氏贾第鞭毛虫的生长繁殖起抑制作用,而有微小膜壳绦虫寄生时则有利于蓝氏贾第鞭毛虫的生长。
⑷幼虫移行症:(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皮肤幼虫移行症)临床上均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高丙球蛋白血症与IgE水平升高。
9.寄生虫病的防治
寄生虫病的临床特点:①无临床症状的带虫者较多 ②慢性感染和再感染:损伤与修复同时存在 ③多寄生现象(混合感染) 幼虫移行/异位寄生此时人体作为转续宿主异位寄生 隐性感染:常成为机会致病的根源。
2)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⑴防治原则:①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河南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图集.docx VIP
- 别克英朗GT说明书.docx VIP
- 洪水计算(推理公式法).xls VIP
- 初中音乐 西南师大课标版 七年级上册 走进歌乐山 《走进歌乐山》 课件.ppt VIP
- (高清版)DBJ∕T 13-278-2025 《福建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pdf VIP
- 带式输送机头尾部基础荷载计算书.xls VIP
- 建筑《工程质量》首件验收制度.docx VIP
- (高清版)DB21∕T 4071-2024 沥青路面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程.pdf VIP
- 中国冰沙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9版.docx
- Word操作培训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