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雅江县

雅江县 雅江,(藏语:nyag-chu-kha),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北纬29°03′-30°30′,东经100°19′-101°26′),历史上曾是雅砻江重要渡口之一。东邻康定县,南界凉山州木里县,西南靠理塘县,北连道孚、新龙县。面积7637平方公里。1990年总人口36474人,其中农业人口31652人,非农业人口4822人;藏族32951人,汉族3504人,余为回、彝 、羌等民族。人口约4.08万(2001年),设四区、十六乡、一镇。 中文名称 雅江县 外文名称 nyag-chu-kha(藏语) 所属地区 中国四川省 下辖地区 设四区、十六乡、一镇 地理位置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 面????积 7637平方公里 人????口 36474(1990年) 地????形 地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区 1历史沿革 2自然环境 ??地貌 ??气候 3 4交通 5社会 6经济发展 7旅游 8地方特产 ??高原人参 ??雅鱼 ??鹿茸 9 10自然风光 ??剪子湾山 ??吉人湖 ??古雅圣山 ??帕母岭 ??森林公园 ??郭萨寺 ??索洛寺 ??驿站 ??茶马古道 ??康巴汉子 ??红龙镇 编辑 东汉为白狼国地。隋为附国地。 唐、宋属吐蕃。 元属吐蕃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境内雅砻江以东地方, 明代为长河西宁远鱼通宣慰司辖。[1]? 清分属于里塘、明正两土司辖地,置呷拉、亚曲喀、八角楼、尼马中、八衣绒、夺雅中等土百户。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于河口设渡口,驻兵镇守,雍正年间置德靖营。乾隆四十三年(1778)置中渡汛。 光绪三十四年(1908)赵尔丰实行改土归流时,划出明正土司所属雅砻江以东各土百户地和里化崇西土司地河县,隶属康定府。[1]? 民国3年(1914),更名雅江县,属川边行政区。1936年5月,红军到达雅江,成立雅江县博巴政府。民国28年(1939),属西康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10月,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90年全县4区、16乡、1镇。县治河口镇,距州府康定147公里,离省会成都513公里。[1]? 2009年,雅江县辖:河口镇,呷拉乡、八角楼乡、普巴绒乡、祝桑乡、米龙乡、八衣绒乡、波斯河乡、恶古乡、牙衣河乡、西俄洛乡、麻郎错乡、德差乡、红龙乡、柯拉乡、瓦多乡、木绒乡。 编辑 地貌 海拔5000米以上;中部为河谷地貌;东北和西北部为山原地貌。 雅江县 山原占92.5%,极高山占5%,平坝占2.5%。大部分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山脊超过4000米,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35座。东缘努其巴山峰,海拔5252米,为全县最高点,最低为牙衣河乡布林永河口,海拔2266米。 雅砻江由县西北入,纳鲜水河、卧龙寺沟、吉珠沟、霍曲诸水,南流出境。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1月均温1.4,7月均温18。年降水量650毫米,无霜期188天,年均日照2319小时。[1]?编辑 矿产已勘明的矿产资源有锂、锡、金、云母、铅锌等12种,锂辉矿石总储量8029万吨,矿化均匀,品位为1.36%。 编辑 川藏公路(现318国道)东西向横贯县境,雅(江)道(孚)公路从北部出境,雅(江)新(龙)公路由西部出境,境内4区9乡通公路,通车里程594公里。有邮电局(所)4处,电话交换机186部,邮路总长167公里,农村投递路线长420公里。编辑 解放前,全县仅有小学3所,学生数十。县城只有一个设备简陋的看病诊所。解放后,经过41年的发展,至1990年有小学32所,在校生1952人;中学2所,在校高中生127人,初中生423人;中小学专任教师239人。医疗卫生机构38个,床位143张,卫生技术人员138人。有文化馆(站)3个,电影院1个,电影放映单位11个,有线广播站县1个、乡16个,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11个。编辑 全县有商业服务网点165个,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189万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35万元,国营商业纯购进506万元,纯销售1615万元。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4亿元,年均增长15.20%,是2006年的2.8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到24.30亿元,年均增长46.92%,是2006年的6.8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到8050万元,年均增长58.14%,是2006年的9.89倍。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支柱产业逐步壮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乡面貌取得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强力推进。 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448元,年均增长20.41%,是2006年的2.5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7208元,年均增长15.23%,是2006年的2.03倍。群众收入逐年递增,社会就业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得到加强,民生问题有力解决,人民

文档评论(0)

abf46753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