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物机械原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生物机械原理

变化很小 影响较小 压力侧微隆起 改建速率慢于骨组织 对治疗后复发有一定影响 牙 龈 矫治力与组织的关系 临床上合适的矫治力的表征: 矫治力作用的牙齿无明显自觉疼痛。(无自发痛) 叩诊矫治力作用的牙齿无明显反应。(无叩痛) 矫治力作用的牙齿无松动。 (无松动) x线片,牙根及牙周组织无病理变化。(无变化) 牙位或颌位矫治效果明显。 [牙齿移动] 四无一动 矫治力与组织的关系 按生物体对外力的反应情况, 将矫治力的强度分为4级: 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和第四级 矫治力与组织的关系 第一级 力量过小或时间过短,不能引起牙周组织任何反应。 第二级: 温和而持久的力量,约每平方厘米20—26g的压力,强度不超过毛细血管压力。 这种强度的力量能完成牙齿的移位而不伤害组织。 矫治力与组织的关系 第三级: 力的强度大于毛细血管压力,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受压迫而停滞,减弱了骨膜的活力,甚至坏死,坏死的部分就不能进行正常生理性的破骨与成骨活动,而需要通过潜行性的骨吸收方式被吸收。死骨吸收后牙齿才能移动。 矫治力与组织的关系 第四级: 力量太大,压毁牙周膜,而使牙根与牙槽骨直接接触。牙髓的血液循环可能因压迫而断绝,牙周膜发生坏死,牙根发生吸收,牙根与牙槽骨间发生固着粘连,牙齿反而不能移动。 正畸牙齿移动的机制学说: 骨弹性学说 骨压迫学说 骨转化学说 骨压电效应学说 骨机械化学学说 骨改建的分子生物学说 了 解 三、影响牙齿移动的因素 (一)机体条件 1、年龄:10~14岁 2、健康状态 (二)施力的强度和时间 1、固定矫治器: 3~6周 2、活动矫治器: 1~3周 矫治力来源于哪些方面? 按产生的方式分类,矫治力有几种? 正畸矫治牙齿移动的种类有那些? 正畸矫治中的组织改变有那些? 固定矫治器完成转矩移动 转 矩 移 动 4、垂直移动 vertical movement 定义:是使牙齿升高或压入的移动 施力较单纯,不可太大 升高:对牙周产生牵引作用,无压力 压入:对牙周产生压迫作用,无牵引 个别牙齿的垂直移动 根方压入移动 伸长移动 5、旋转移动 rotation 定义:是指牙齿以牙体长轴为轴进行的旋转 适用于扭转牙 一对力偶:1)一点固定,一点加力 2)相对两点加力 注意:牙周组织改建需要时间较长,需保持较长时间,防止复发 2个压力区,2个牵引区 5、旋转移动 rotation 旋转移动 牙周纤维均被拉长 骨的形成和吸收慢 速度慢、易复发 过矫正,切断部分牙龈纤维预防复发 Rotation 5、旋转移动 rotation 二、矫治过程中的组织改变 (一)牙周膜的反应 (二)骨组织的反应 (三)牙髓的反应 (四)牙根的反应 (五)乳牙移动对恒牙胚的影响 (六)下颌骨季颞下颌关节的改变 受压侧 牙周间隙变窄 血管受压血流减少 胶原纤维和基质降解 分化出破骨细胞 (osteoclast) 42~72小时出现 前提:适宜的矫治力 牙周膜 牵引侧 牙周膜纤维拉伸变长 牙周间隙变宽 胶原纤维和基质增生, 成纤维细胞增值 分化出成骨细胞 (osteoblast) 前提:适宜的矫治力 (一)牙周膜组织的反应 牙周膜 压力侧 Compression 张力侧 Tension F 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细胞增多 ,分化为成骨细胞 ,相邻的牙槽骨增生。 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细胞增多 ,分化为破骨细胞 ,相邻的牙槽骨吸收。 牙周膜组织的反应 (一)牙周膜组织的反应 牙周膜 增大矫治力能否加快牙齿移动的速度? 矫治力过大 牙周膜中血管过度受压 局部缺血或出血 形成血栓和无细胞区的玻璃样变 牙周膜内细胞坏死 成骨和破骨细胞停止分化 牙齿移动速度减慢! 牙周膜 (二)骨组织的反应 正畸矫治的牙槽骨组织的反应实质是牙槽骨组织在矫治力引导下的重新塑形。 牙齿受矫治力 牙槽骨受牵拉、压迫 分化成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成骨活动、破骨活动 牙槽骨的改建 牙槽骨组织的反应: 1、内侧壁 牵拉侧: 成骨细胞活动。有新骨沉积,骨表面覆盖类骨质,类骨质上排列一层成骨细胞。 压力侧: 破骨细胞活动。牙槽骨吸收,表面出现蚕食状骨吸收陷窝,陷窝区的牙周膜内有破骨细胞。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