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恩施交通
宜万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主骨架之一,是沪、汉、蓉快速通道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通中国东、中、西部的重要交通纽带;线路全长377公里,东起湖北省宜昌市,西至重庆市万州区,途经湖北宜昌、恩施州和重庆市万州区所辖的十个县市(区),贯穿武陵山区腹地,其中湖北省境内324.424公里,重庆市境内52.704公里,工程总投资225.7亿元;宜万铁路创诸多铁路史上的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宜万铁路因此被业界称为桥隧博物馆;宜万铁路于2010年11月底通车,届时,武汉到重庆的列车仅需运行8个小时左右,比现在少花10个小时。 建设宜万铁路,对于长江流域国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步伐,增进民族团结,完善和优化铁路路网结构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宜万铁路在鄂西崇山峻岭中穿行
宜万铁路东起鸦宜铁路花艳站(宜昌东站),西至达万铁路万州站。 途经湖北宜昌市、恩施州和重庆市万州区所辖的十个县市(区),线路全长377公里(湖北段324公里、重庆段53公里),其中宜昌东至凉雾段为一次复线288.46公里,凉雾至万州段为单线88.54公里。 全线共有隧道159座338.771公里,其中双线隧道54座47.32公里,10公里以上隧道5座61.161公里;桥梁253座68.487公里,其中双线特大桥21座17.471公里,单线特大桥11座8.215公里。正线桥隧占线路总长的74%。 设计为国家Ⅰ级电气化干线铁路,一次铺设无缝线路,设计开通时速宜昌东至凉雾段为160公里、凉雾至万州段为120公里。 宜万铁路工程总概算为225.7亿元,其中,铁路建设基金89.18亿元,亚行贷款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1.3亿元),国家开发银行贷款95.22亿元;平均每公里耗资约6000万元(青藏铁路平均每公里也只花了2900万元)。 计划工期6年,2010年8月18日全线贯通。[1][2]编辑本段历史背景
宜万铁路早期的研究可追溯到1903年的川汉铁路,1964年~1993年间亦进行过系统的研
宜万铁路
究工作。1997年开始,经过多次研究、勘察、论证,于2001年12月完成宜万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2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以计基础[2002]1055号文批准立项。2003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交运[2003]2143号文批准通过可性研究报告。 2004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投资[2004]75号文正式批准开工建设。受长江三峡蓄水的影响,宜万铁路万州长江大桥于2002年底已先期开工建设。
百年前的出川梦
宜万铁路马水河大桥
1903年7月,一份奏折匆匆从四川送往北京,摆在了光绪皇帝的案头。这份奏折由四川总督锡良拟就。 此前一个月,锡良由直隶正定府去四川赴任,行抵宜昌后舍舟而陆,对入川路途的险恶感触极深。在奏折里,锡良奏请朝廷批准川人自筹资金修建川汉铁路。 甲午战争之后,大兴铁路渐成热潮,清政府将修建铁路提高到国家自强的高度。火车挟着浓烟在中国的一些省轰鸣,而川内及出川尚无一条铁路。 事实上,川人世代渴望天堑变通途。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东有夔巫三峡,西有青藏高原,北有秦岭逶迤,南有乌蒙磅礴,数千年来,川人一直被这些崇山峻岭所困。“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自古东出巴蜀,只能通过水路。但经三峡出川,即使坐船从成都到重庆,也需一个多星期。 湖北利川古隶巴国,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前属四川管辖,据说其名典出《易经》的“利涉大川”,因它历为进出川要塞,利于往川、出川,取旅人贞吉而命名。这同时也是川人梦想改善出口交通的一种美好寄名。 锡良的奏请得到朝野一致赞赏。 是时,列强利用各种手段,或直接修筑和经营,或假借中外合办之名,或通过贷款,几乎控制了中国铁路的筑路权。中国民众包括官僚、绅士纷纷要求收回路权,商办铁路。 光绪皇帝欣然批准川人自筹资金修建铁路。1903年12月,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各省官商只要经过政府批准,都可以修筑铁路。商办铁路自此成为一条国策。 次年年初,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设立。其预定路线自成都,经重庆、宜昌,达汉口,全长3000公里。修建川汉铁路所需大量资金,主要用“田亩加赋”的办法来筹集,全川7000万人无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成了川汉铁路的“原始股民”。 川汉铁路共集资1670余万两白银,是当时各商办铁路中最大一笔路款。“这并不是因为当时川人最有钱,而是他们盼望铁路的心情最为殷切。”文史专家简文兴说。 但川汉铁路的筹建并不顺利,一开始就受阻。190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以越权修路为由,不准川人在湖北修铁路。第二年农历正月川鄂谈判达成协议:“宜昌至四川由四川修建,铁路建成25年后,湖北境内由湖北省倍价收回。” 川鄂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