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关学巨匠:张横渠资料.pptVIP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講 關學巨匠:張橫渠 中國哲學史(下) 王林偉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本次課程內容 張載的生平和著作 張橫渠的生平 張橫渠的著作 張載的思想:原著選讀 簡要概述張載的思想整體 對《西銘》篇的詳細疏解 對《正蒙》之大義的抉發 張載思想的特色及其地位 張橫渠思想之特色 張橫渠在理學中的地位 張橫渠的生平 張載(1020-1070),字子厚,長安人。 據《宋史?張載傳》,其生平事蹟有如下幾條值得注意: (1)拜謁范仲淹:少喜談兵。至欲結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書谒范仲淹,一見知其遠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於兵。”因勸讀《中庸》。 (2)反求諸六經:載讀其書,猶以爲未足,又訪諸釋、老,累年究極其說,知無所得,反而求之《六經》。 張橫渠的生平(續一) (3)講易及論學:嘗坐虎皮講《易》京師,聽從者甚衆。一夕,二程至,與論《易》,次日語人曰:“比見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輩可師之。”撤坐辍講。與二程語道學之要,渙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於是盡棄異學,淳如也。 (4)敦本善俗以為政:舉進士,爲祁州司法參軍,雲巖令。政事以敦本善俗爲先,每月吉,具酒食,召鄉人高年會縣庭,親爲勸酬。使人知養老事長之義,因問民疾苦,及告所以訓戒子弟之意。 張橫渠的生平(續二) (5)治道與新法:熙寧初,禦史中丞呂公著言其有古學,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謀之,召見問治道,對曰:“爲政不法三代者,終苟道也。”帝悅,以爲崇文院校書。他日見王安石,安石問以新政,載曰:“公與人爲善,則人以善歸公;如教玉人琢玉,則宜有不受命者矣。” 張橫渠的生平(續三) (6)刻苦治學及學問大體:明州苗振獄起,往治之,末殺其罪。還朝,即移疾屏居南山下,終日危坐一室,左右簡編,俯而讀,仰而思,有得則識之,或中夜起坐,取燭以書。其志道精思,未始須臾息,亦未嘗須臾忘也。敝衣蔬食,與諸生講學,每告以知禮成性、變化氣質之道,學必如聖人而後已。以爲知人而不知天,求爲賢人而不求爲聖人,此秦、漢以來學者大蔽也。故其學尊禮貴德、樂天安命,以《易》爲宗,以《中庸》爲體,以《孔》、《孟》爲法,黜怪妄,辨鬼神。其家昏喪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禮。又論定井田、宅里、發斂、學校之法,皆欲條理成書,使可舉而措諸事業。 張橫渠的生平(續四) (7)議禮及歿亡:呂大防薦之曰:“載之始終,善發明聖人之遺旨,其論政治略可復古。宜還其舊職以備谘訪。”遒诏知太常禮院。與有司議禮不合,復以疾歸,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寢,旦而卒。貧無以斂,門人共買棺奉其喪還。翰林學士許將等言其恬於進取,乞加贈恤,诏賜館職半赙。 載學古力行,爲關中士人宗師,世稱爲橫渠先生。 嘉定十三年,賜明公。淳右元年封郿伯,從祀孔子。? 關於張載的生平,呂大臨的《橫渠先生行狀》有更為詳細的記載,可參。 張橫渠的著作 橫渠的主要著作有:《正蒙》、《橫渠易說》、《經學理窟》、《張子語錄》以及一些詩文雜集。 中華書局的《張載集》比較全面地收錄了流傳至今的張載著作。 張載:《張載集》,北京:中華書局,1978年。 畫像與名言 古本橫渠著作 今本橫渠著作 簡要概述張載的思想整體 總體而言,張載思想的核心可用天人合一、誠明一貫來加以概括。他對於道體、性體、心體都有極為深刻的領會和闡發,提出了兼體存神、盡心成性等學說,並區分了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見聞之知與德性之知等,建立一個規模宏大而嚴整的思想體系。 對《西銘》篇的詳細疏解 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 疏解:此處點明人在天地之間的位置,乾為天,坤為地,人則以天地為父母,人生天地之間,藐乎其卑小也,混然中處即是人在天地之間求生存的狀況。然探本而言,人在天地間的生存並非如形體所顯示的那麼藐小,蓋人之生存以整個天地之塞為其體,以精微天地之帥為其性,其體至為廣大深厚,其性至為神妙無方,人生之中自有其無盡的寶藏。 對《西銘》篇的疏解(續一)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其幼。聖其合德,賢其秀也。 疏解:此處著重講明人與人作為一個人倫群體共同生存的處境;民為同胞,蓋均為乾坤(父母)之所生,物則為人生存在世的共處之物。君主是乾坤所生之宗子,以天下為一家;大臣則為宗子的家相,助理人君化成天下。尊高年者,所以尊老敬長也;慈孤弱者,所以愛幼恤孤也。在此群體的人倫生活中,聖者即與天地合德,賢者即為出類拔萃之秀。 對《西銘》篇的疏解(續二) 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鳏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於時保之,子之翼也;樂且不憂,純乎孝者也。 疏解:此處繼續講群體之人倫生活;疲癃殘疾、惸獨鳏寡,皆生活之艱辛、困頓者;仁者既以乾坤為父母,天下為一家,自然將天下之民視為己之兄弟

文档评论(0)

338945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