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二十三.doc1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点二十三.doc11

高考语文高效得分简明手册 黄助昌 编撰 考点二十三(11) 好了疤,记着痛 ——“疤”话题写作指导 黄助昌 【引言】 疤,字从疒,从巴,巴亦声。“巴”指“附着”、“匍匐”。“疒”与“巴”联合起来表示“一层结痂附着在柔软皮肤的表面”。本义:皮外伤形成的硬质结痂层。“疤”可以是实指,如伤疤、疤痕,它是器物对肉体的伤害,伤口愈结后留下的印记;也可以是虚指,包含比喻义、象征义或引申义,暗指现实中的人、物、事(例如:他人误解诬陷、嘲弄讥讽、排挤打压、生理残疾、性格缺陷、生活失意、投资亏蚀、事业不顺、婚恋失败、竞争失利、战争侵略、童年痛苦经历、人际交往不融洽等等)对人的精神产生的伤害、打击甚或摧残。“疤”总是承载着主人公的某一段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受伤经历,是一段回忆的见证。睹物思人,睹物思事,。 历史之疤 【事件回放】 “石井四郎,我是王选,你犯下的细菌战的罪行,现在开始,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要用行动对你进行审判!要靠人类的进步审判你。”这是英国广播公司拍摄的关于细菌战纪录片中的一个镜头。片中,一个一袭黑衣的中国女人,在一个阴雨天里,在石井四郎的坟前,用日语发出这样的宣言。 【多维立意】 1、糜烂60年的伤口,那是炭疽——一种永远不会死的细菌造成的伤害。一旦它侵入人体,就会在短时间内发展成黑色的溃疡,不断扩散,腐骨蚀肉。没有语言可以形容那种对心灵的撞击,那会让所有的理性和感性都失去意义。活着的人终身拖着不能愈合的伤口,忍受着永久的精神折磨,所有的一切都从记忆中复活,所有的一切都没有淡化和消失。 2、战争赔偿不仅仅是经济补偿,它除了要求谢罪、追究真相、公开资料、教育等等,还涵盖了除法律责任之外的历史、道义、人道和政治上的责任,这种个人补偿被认为是国家政府之间没有解决的,实际还遗留着的问题,甚至与战胜与战败无关。这就是所谓的“良心”、“人道”、“公理”。 3、把非人道的东西说出来,也是为了永久的和平。 4、如此的死法,如此的残酷,这伤疤永远都不会抚平,这是耻辱,是全国人民的耻辱。它永远印在了中华人民的心里,日本侵略者是恶魔,我们要求远记住这一历史的伤疤。 5、纵观古今,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的主题,各国之间优势与互补共同发展经济,我国与日本的交流也相当频繁,但这并不代表日本与南京大屠杀无关,中国人民不再记恨日本侵略者,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历史是永远记载着这一事件的。 6、触摸历史的伤疤,体会到了:一个国家强大,富裕,必须制定措施。制定符合国民的政策,作为祖国花朵的我们更应该以历史为鉴,牢记国耻,努力学习,力争做一个和平使者,阻止战争的爆发啊,不让历史的伤疤重现。 【事件回放】 1932年大批美国退伍军人涌向华盛顿“退伍补偿金或工作”的旗帜。这些示威者是退伍军人和他们家属的代表,到华盛顿去要他们的退伍补偿金,这笔补偿金是八年前,即1924年许诺给这些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士的。以后历史将其称之为“历史性进军”。但“历史性进军”最后被“清场”、镇压,导致两人死亡的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道“伤疤”。 【多维立意】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次事件虽然只死了两个人,但在美国却被认为是重大事件,必须一再提起,防止悲剧重演。罗斯福总统无此事无关,所以他十分巧妙地对此事件“平反”,赢得了广泛的民意。 “伤疤”是民族、国家的“后事之师”。 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他们爱国,国也要爱他们。 一诺千金。 教育之疤 【事件回放】 “初三学生持刀追杀老师,连砍十几刀……”(见四川卫视,《汇说天下》9月23日)。报道说:“小龙是一位好学生,平时挺听话的”。记得那位叫马加爵的“好学生”吗?当时这位“好学生”杀人后,众人也是一片惊讶,可最终调查表明:该学生杀人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马加爵一直有“心理障碍”。可“这一方面的不好”却被平时的“好”遮掩得严严实实的,乃至我们的老师不曾发现,没有对学生做及时的教导。此等情况,我们的教育何曾少呢?比如“成绩好”“不惹事”“听话”“规矩”等等这些看得见的“好”常常让我们老师“欢心”,但那个看不见的“不好”呢?比如“心理不健康”,我们就被忽略了。看来,“好学生”的“不好”之处才是我们教育的重点啊! 【多维立意】 1、何为好老师?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都明白一个道理:其实“转差”工作往往比“培优”工作更加的复杂与难做。因为好学生的只需“教”而“不好的学生”除了“教”还需“育”。想想:只善于“教”,而不善于“育”的老师还算好老师呢?值得反省! 2、有人说:“中国教育是带着伤疤盖子的教育”。 我们的孩子不比美国人智商低,学生投入的精力又是美国的数倍,竟大不如人。不是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吗?不是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吗?这就要问我们的教育到底在如何教我们的孩子?到底在教我们的孩子什么内容?在自然科学内,拼命的填鸭式教育,死记硬

文档评论(0)

11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