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第1讲-技术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页 * “铱”系统简介: 自动波束切换:正在服务的卫星移动/用户移动,离开用户所在地,另外一颗卫星进入该地区,自动由离开的卫星切换到进入的卫星,同蜂窝的越区切换。 位置登记:地面所处的地区要区分归属区、访问区,进行位置登记,支持漫游。 1.3.5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第*页 * 卫星移动通信无论从经营市场或从产业市场考虑都将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国际电联(ITU) 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时,将卫星移动通信作为重要部分。道理很简单, 因为要真正实现 全球漫游, 离开卫星移动通信是办不到的。 中国地广人多, 地面移动通信相对落后,发展卫星移动通信非常必要。 1.3.5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第*页 * 分组无线网是一种利用无线信道进行数据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络。网络中的信息“分组”或打成“信包”传送。分组传输能适应不同网络结构,所有用户终端均属网络中的节点 ,每个分组可以选择传输路由,因此,即使网络中发生故障只剩下一条通信路由,也可以通过迂回转发,保持通信不中断。 最早的分组无线网是1968年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开发的ALOHA系统,这是一种计算机数据通信系统。 1.3.6 分组无线网 第*页 * 移动数据通信发展的三个方面 以电话为主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增加传送数据能力。例如GPRS、CDMA-1X。 移动Internet技术,包括移动IP、无线应用协议(WAP)、篮牙(Bluetooth)等。 第三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话音、文字、图像、视频在内的多媒体数据业务。 1.3.6 分组无线网 第*页 * 1.4.1 调制技术 1.4.2 移动信道电波传播特性 1.4.3 多址方式 1.4.4 抗干扰测试 1.4.5 组网技术 1.4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第*页 * 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1) 线性调制技术 (2) 恒定包络(连续相位)调制技术 (3) 多进制 1.4.1 调制技术 第*页 * 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1) 线性调制技术 PSK QPSK DQOSK OK-QPSK π/4-DQPSK 多电平PSK 1.4.1 调制技术 第*页 * 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2) 恒定包络(连续相位)调制技术 MSK GMSK GFSK TFM (3) 多进制:QAM 1.4.1 调制技术 第*页 * 给通信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理论分析 根据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理论分析和实测分析相结合 1.4.2 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 第*页 * FDMA TDMA CDMA 混和方式 1.4.3 多址方式 第*页 * 信道编码 分集技术、自适应均衡技术、具有抗码间干扰和时延扩展能力的调制技术 扩频和跳频技术 扇区天线、 多波束天线和自适应天线阵列等 在CDMA通信系统中, 为了减少多址干扰而使用干扰抵消和多用户信号检测器技术。 1.4.4 抗干扰措施 第*页 * (1) 网络结构 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MSC—移动交换中心 BSS —基站分系统 BSC —基站控制器 BTS —基站收发器 MS —移动台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VLR —访问位置寄存器 1.4.5 组网技术 第*页 * (1) 网络结构 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EIR —设备标志寄存器 AUC —认证中心 OMC —操作维护中心 PSTN —公共交换电话网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PDN —公共数据网 1.4.5 组网技术 第*页 * (1) 网络结构 1.4.5 组网技术 图1.16 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第*页 * (2) 网络接口 Sm —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接口(人机接口) Um —移动台与基站收发信台之间的接口(无线接口/空中接口) A —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 Abis —基站控制器与基站收发信台之间的接口 B —移动交换中心和访问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 C —移动交换中心和归属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 D —归属位置寄存器和访问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 E —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 F —移动交换中心和设备标志寄存器之间的接口 G —访问位置寄存器之间的接口 1.4.5 组网技术 第*页 * (2) 网络接口 1.4.5 组网技术 图1.17 蜂窝系统所用的接口 第*页 * (2) 网络接口 空中接口协议模型 第一层L1物理层:支持频率分配、信道划分、传输定时、比特或时隙同步、功率设定、调制和解调等。 第二层L2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必要的数据传输结构,并对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第三层L3网络层:管理链路连接、控制呼叫过程、支持附加业务和短消息业务、移动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等。 1.4.5 组网技术 第*页 * (2) 网络接口 空中接口协议模型 1.4.5 组网技术 第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