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油而聚,因油而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因油而聚,因油而散

甘肃玉门:因油而聚,因油而散 2010-03-14 11:37:42 作者: 来源:中国甘肃网 【新闻论坛】 我要评论 2009年12月,玉门油田老君庙油矿仅剩一批废弃的钻井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玉门现已成为全国第五大风电基地和甘肃第一大风电基地,现已建成3个风电场,仅2009年开工建设7个风电项目,总装机规模突破100万千瓦,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新能源产业城。从嘉峪关到玉门老城的班车绕过巨大的铁人雕塑,缓缓停在路边。   2009年12月,玉门油田老君庙油矿仅剩一批废弃的钻井架。1939年,中国第一口油井于此诞生。 流经玉门市的石油河是甘肃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玉门市政府老招待所荒废的大厅。   南方都市报3月13日报道甘肃玉门,有过辉煌的历史。六十多年前,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这里钻出了中国第一口油井。1955年,为保障生产建设,国家在玉门油田所在地设立玉门市,原玉门县政府也搬迁至此。大半个世纪过去了,玉门的石油资源已濒临枯竭,这个因油而兴的城市也随之衰落。早在10年前,玉门便开始酝酿再一次迁城,并因地制宜,着力发展风电能源,期望以此转型。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9万多玉门人从曾经繁华的玉门老城迁出,城中基础设施老化,大量建筑变成废墟,然而在这座看似空城的老城里,仍然居住着两万多因经济等各种原因无法迁出的居民。曾经的辉煌成为向前发展的负担,如何实现转型,这不仅仅是玉门,更是所有资源枯竭城市需要面对的难题。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甘肃玉门,中国石油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   1939年玉门老君庙第一口油井出油,中国从此甩掉了“无油国”的帽子。解放前的十年间,玉门石油产量占同期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奠定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更是为陕北、大庆等新油田输送了大量人才和技术。于是便有了“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一说。在辉煌的石油工业背景下,1955年,国家在玉门油田所在地设立了玉门市。1958年,为服务和保障生产建设,原玉门县由玉门镇迁到玉门油田。   然而,经过60多年的开采,玉门石油产量逐年下滑,由1959年最高的140.62万吨降至1998年的38万吨。原有的老君庙、鸭儿峡加上新开发的青西油田,目前产量仅维持在70万吨。这个国内最早开发的油田,如今成了企业规模最小、发展困难最多的石油企业。   1998年以来,当年地方政府围绕油田而兴办的化工、轻工机械等工业企业大部分破产倒闭,而糖酒、五金、饮食服装等行业也冷清萧条,原市属工商业体系全面崩溃。据统计,1996年全市有市属企业90家,2000年仅有8户勉强维持经营。   多年石油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也不容乐观。数十年以来,市区工矿企业与居民生活区交错,空气污染严重。长期过度使用地表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导致供水不足。另外,由于地处祁连山地震断裂带,石油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和地震频发。   玉门摆脱不掉所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魔咒”———因油而兴,因油而衰。为另谋出路,不得不迁城。2002年开始,玉门石油管理局开始将学校、医院、服务机构搬迁至酒泉市。2006年9月8日,玉门市市政府搬迁至市区向西70公里的玉门镇新区。至此,老城、新城和油田新基地将昔日的油城玉门一分为三。而遗留在老城的道路、供暖、供水等基础设施则逐渐老化,大部分无法正常使用。   “石油枯竭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玉门必须找到一条新路。”时任玉门市委书记的詹顺舟说。“新路”指的是“风电”。新玉门处于河西走廊“两山夹一谷”的狭长地形成为东西风的天然通道,区域内风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在3000万千瓦以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玉门现已成为全国第五大风电基地和甘肃第一大风电基地,现已建成3个风电场,仅2009年开工建设7个风电项目,总装机规模突破100万千瓦,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新能源产业城。   [分页符]   留下的,还得糊口谋生   “老玉门,那是荒城啊!”在嘉峪关机场,当记者向出租车司机打听玉门老城时,司机瞪大着眼睛说。   从嘉峪关到玉门老城的班车绕过巨大的铁人雕塑,缓缓停在路边。同车下来一个走亲戚的妇人和几个扛着行李来此打工的农民。冬日小雪过后,玉门老城那宽阔的主干道更显冷清。道路两旁的电线杆和暖气管东倒西歪,建筑物门窗大多用砖瓦封起,玻璃残破不堪。医院、学校、饭店、旅馆、商铺大多都闸门紧锁,能听见内部传来的犬吠声。走过解放路上一个没有红绿灯的交通岗亭,这里路上的车开始多些,主要是石油管理局接送员工的蓝色大巴,还有肆意穿行的灰色”小面“,招手即停,一元钱的价格代替公交。   在石油产业发展的鼎盛时期,玉门的城市人口达13万余人。随着石油资源枯竭,玉门油田搬迁到吐哈油田,玉门铁路分局搬迁到嘉峪关,玉门油田的辅助企业及职工生活基地搬迁到酒泉。截至2007年,9万多人迁出老市区。2009年统计,留守老市区

文档评论(0)

abf46753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