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种大消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球物种大消亡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又称:奥陶纪大灭绝时间:4.39亿年左右原因:全球气候变冷后果:约有100个科物种灭绝奥陶纪(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质年代名称,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距今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奥陶纪亦分早、中、晚三个世。奥陶纪是地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在板块内部的地台区,海水广布,表现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的普遍发育,在板块边缘的活动地槽区,为较深水环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浅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奥陶纪生物演化当时气候温和,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方(包括我国大部分地方)都被浅海海水掩盖。海生生物空前发展。在奥陶纪广阔的海洋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生活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除寒武纪开始繁盛的类群以外,其他一些类群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笔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藓虫和软体动物等。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4亿4万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由于当时地球气候变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体的各种不同无脊椎动物便荡然无存。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 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又称:泥盆纪大灭绝时间: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泥盆纪分为早、中、晚3个世,地层相应地分为下、中、上3个统。泥盆纪古地理面貌较早古生代有了巨大地改变。表现为陆地面积地扩大,陆相地层地发育,生物界地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地变革。陆生植物、鱼形动物空前发展,两栖动物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地成分也显著改变。鱼类地时代:泥盆纪是脊椎动物飞越发展地时期,鱼类相当繁盛,各种类别地鱼都有出现,故泥盆纪被称为 “鱼类地时代”。最重要地是显示出从总鳍类演化而来地原始爬行动物——四足类(四足脊椎动物)地出现。气候显示泥盆纪时是温暖地。化石记录说明远至北极地区当时处于温带气候。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晚期,其原因也是地球气候变冷和海洋退却。第二次大灭绝发生在晚泥盆世,这是5次大灭绝中唯一发生在次一级时间单位内。随着志留纪末期发生的全球性加里东构造运动,使很多地方上升为陆地,海区大大缩小,加上当时气候比较温暖,所以各种珊瑚、腕足、层孔虫、苔藓虫、竹节石、介形类、牙形刺以及各种鱼类都得到空前发展,维管植物在陆地也很快传播,唯笔石、三叶虫属种迅速减少。有学者认为由于造山运动影响,海平面变化频繁,缺氧事件常发生(形成黑色页岩),或可能天体撞击等,所以泥盆纪共发生82次大大小小生物灭绝事件,其中较大的有3次:第一次:在距今3.75亿年的中泥盆世末,称法西塞拉斯灭绝事件,由于气温上升,海平面升增高,致使腕足类6个科、四射珊瑚16科灭绝了,菊石类三个科大部分属种也灭绝了,但却迎来了漂浮的牙形类、介形类等的大发展。第二次:在距今3.65亿年的晚泥盆世早期(弗拉斯期)和晚期(法门期)之间,称凯勒瓦瑟尔灭绝事件,由于气温变冷,海平面下降,造成了喜温、成礁的四射珊瑚、层孔虫、海绵类全部灭绝了,非造礁四射珊瑚类的10多个科、腕足动物门的无洞贝类、齿扭月贝类、五房贝类也相继灭绝了,盛极一时的软体动物门的竹节石纲也灭绝了,这是泥盆纪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第三次:在距今3.55亿年的晚泥盆世末,称享根贝格灭绝事件,盛行于晚泥盆世的腕足动物门的早期石燕类、菊石类海神石目全部灭绝、三叶虫几个目也全部消亡,鱼类的盾皮鱼纲和无颌鱼纲全部灭绝,浮游藻类植物也有大量物种灭绝。在陆地植物界所受灭绝事件影响不大。每一次生物灭绝后都会形成生物界的复苏,故石炭纪生物群面貌与晚泥盆世就迥然不同,如腕足动物门的长身贝类和石燕贝类得到空前的大发展;珊瑚类也如此。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又称:二叠纪生物大灭绝时间:距今2.51亿年的二叠纪末,即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事件:绝大多数物种都已灭绝,地球上的物种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更新换代二叠纪(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5亿年,延至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二叠纪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槽封闭并陆续地形成褶皱山系,古板块间逐渐拚接形成联合古大陆(泛大陆)。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的缩小,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二叠纪是生物界的重要演化时期。海生无脊椎动物中主要门类仍是筳类、珊瑚、腕足类和菊石,但组

文档评论(0)

sb9185s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