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才培养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才培养 德国的教育不需要高考,德国没有高考,德国没有分数线,中学毕业就升学到大学里了,所以任何人可以上任何一所大学,只要那所大学里还有名额可以注册,卡尔.马克思是最好的例子,他一年级在波恩大学,二年级在柏林大学,三年级到了耶拿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因小儿麻痹上不了第一次的战场而读遍德国八大名校。 (3)大学里没有什么必修课、选修课,只有实实在在的学分制,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德国人认为,科学是一个整体,没有明确的界限,知识是互相沟通的。所以德国学生学习的自由流动性是现代化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德国的大学没有围墙,德国人讽刺认为中国大学有围墙,是因为中国人有筑长城的习惯。德国大学的图书馆就是市民的图书馆,任何人都可以去学习,任何人都可以到大学的课堂来听课,没有任何人管你,只要你愿意,任何人都可以来修学分,只要你注册了,学分满就可得到文凭。德国的教育是一种和谐化、理性化、科学化的,这是德国大学的唯一义务。 (4)授课方式有两种课程,一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课,称为上大课(Vorlesung),这种可考核方式简单,交一篇文章,论述这门课程的收获,或者不同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就可得学分,但所有学生的学分都是一样的,不分高低;另一种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是Seminar,即讨论班,讨论班的课程,教授要提前半年公布,只有20个名额,感兴趣的学生要来听,首先要自己去找老师,老师给你20个选题由你选一个题目,然后教师会给你一个书单,这书单里包括了全世界所有的关于这个问题已经出版的书目,你拿去找书看,半年时间,把选题做好,并把文章写好打印出来,复印22份,给老师两份,同学每人一份,半个学期结束后,讨论课就要开班了,老师做主持,学生讲50分钟一堂课,剩下两堂课由19位同学向你发动攻击,你要抵挡得了所有同学的拷问,你就及格,然后教师来拷问,一直问到你不能回答为止。 柏林大学之所以叫做第一所现代大学,就在于他有种种的创新,不仅涉及教师还涉及学生创新。所以,在二战前(1933年),世界科学的中心在德国,如果不是二战希特勒废弃了“自由、理性、科学”的原则,说不定今天科学的中心还在德国。在1933年前,全世界所有的青年学者都是奔向德国而非美国,德国为美国培养了整整一万个博士,这些人后来成为了美国科学界的领袖人物(其中如爱因斯坦等大批学者是被迫流亡到美国的)。 由此可见:学生有什么样的最终成就,取决于教育有什么样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铸成的。 五、教育什么 联合国科教文于1986年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或称学习的四大目标: Learning to know (学会求知); Learning to do (学会做事); Learning to co-operate(学会合作); Learning to be (学会生存与发展)。 1.学会求知 —— 是“教会”还是“学会”? 2.学会做事 —— 是“教成”还是“培养”? 3.学会合作 ——“学会”与“会学”哪个重要? 4.学会生存与发展 ——“知识”与“技能”哪个更重要? 教育的具体目标: 学习就是管理知识的过程。 ——获取信息的过程; 显性知识的管理; 知识的转化过程。 读书改变命运: ——改变自己的命运? ——改变国家的命运? 关于学习的现代含义: 学习的意义 之一,人只有学习才能体悟生活和享受快乐,因人生本来就是生命的一种体验过程; 之二,学习和受教育是延展人的生命,当我们知道了两千年的人类历史和文明,我们就如同从两千年活过来一样,当我们能预测未来的五百年,或者为后人留下点什么,那么就又多活了五百年或更长; 之三,我们每个人降生落地都是面临着一个前人为我们准备好了的现成世界,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享受着前辈的成果,难道还不应该为后人栽下一点绿荫(学习本领,回报社会); 之四,通过学习,养成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 什么是健康的心理? 1930年白宫会议之报告说得很好: “ 心理健康可定义为个体以有效的, 快乐的, 社会所能接受的行为, 面对应接受的现实生活, 以谋求对自己, 对周围世界最好的适应。因此, 心理健康的理想境界, 可描述为个体对一己有自知之明, 体会自己能力之所及, 并且以极大之满足, 接受自己, 接受社会。同时, 在任何情况下, 均能以其所有智慧与平静的情绪, 面临各种考验, 而不轻易紧张, 退却或激怒。”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 具有理性精神(1)好奇心和求知欲望;(2)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3)良好的思想方法和反思意识。 2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