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委婉渐进―论说话的艺术.doc
委婉渐进―论说话的艺术
人际交往中,一些人认为话要直说,直接表现自己的心迹,亮出自己的底牌,这样不??里??嗦,交际效果也会立杆见影。其实只是有时候会这样的,但大多数情况则是事与愿违。
在待人处世中,直言直语是一把伤人伤己的双面利刃。无数个事实证明,这不是爱之深责之切,而是在和他过不去。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心堡垒,自我缩藏在里面。你的直言直语恰好把他的堡垒攻破,把人家从里面揪出来。因此,能不讲就不要讲,要讲就拐个弯,点到为止。
20世纪最著名的成功学导师,同时也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的卡耐基曾指出: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要比直接说出口来得温和,且不会引起别人的强烈反感。说话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说是被说服者心理渐变的过程。运用循序渐进的说服技巧,符合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在实践生活中,只要运用得恰当巧妙,就能取得理想的说服效果。
卡耐基所说的“循序渐进的说服技巧”非常符合人们常说的“渐进效应”的规律。“渐进效应”是指做一件事时,不要急于求成,而应该循序渐进,让预期目标由小到大地逐步实现。这个效应运用在与人沟通时,则是:委婉说话很重要。委婉的语言既是劝说他人的法宝,又能适应人们心理上的自尊感,容易产生赞同。换言之,委婉含蓄的语言就是成熟、稳重的表现。对于中国人来说,通常讲究的是曲径通幽的含蓄美,尽管它和条条大路通罗马是一个意思,不过还是有明显的差别。一个聪明的说话者一定懂得,委婉说话是处世的基本功,是每个成功者必知的说话技巧!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乞丐到富人家去讨饭。仆人对他的态度非常恶劣,对他大声呵斥:“滚开!别来打搅我们!”那个乞丐就苦苦哀求到:“求求你,让我进去吧,我在炉火上烤干衣服就离开。”仆人心想这好像也没什么影响,于是就让他进去了。
接着,乞丐又以可怜的神情乞求厨娘借给自己一个小锅,让他“煮点石头汤喝”。“什么?石头汤?”厨娘听完之后感到非常好奇,“我倒真想看看你是如何做成石头汤的。”所以,她就答应了。随后,乞丐就到路上捡了一块石头,洗干净以后就将石头放进锅里开始煮。“但是,我总要放一些盐吧。”乞丐说得理所当然,厨娘也觉得有道理,就又给他一点盐,顺便又给了他一些豌豆、薄荷以及香菜等碎菜叶。最后,厨娘还将剩下的碎肉末也放进了乞丐的汤内。
很快,汤煮好了,聪明的乞丐将石头捞了出来,美美地喝了一锅味道极其鲜美的肉汤。
这虽只是一个小故事,但是却包含着人际交往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个真理:说话委婉,渐进推行,则会更轻松地达到目标。这个故事中,设想一下,如果这个乞丐起初就对仆人说“行行好吧,给我一锅肉汤吧!”会怎样呢?很明显,他根本进不了富人的家门,更别说能喝上一锅热乎乎的肉汤了。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大家都有过这样一种体会;当你请求他人帮助时,如果刚开始便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是极易遭到拒绝的;倘若你先提出比较低的要求,等他人同意之后再适机增加要求的分量,就会更易达到目标。这就是“渐进效应”。这个效应向我们揭示,当你请求他人帮助时,如果刚开始便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是极易遭到拒绝的;倘若你先提出比较低的要求,等他人同意之后再适机增加要求的分量,就会更易达到目标。
说到说话要委婉,要寻求“渐进效应”,就不得不提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弗雷瑟所在的两个实验。一个实验是两位心理学家让自己的助手随机去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请求她们把一个小招牌挂在自己家的窗户上,基本上每个家庭主妇都同意了这个小小的要求。不久之后,他们又一次访问了这组家庭主妇,并请求她们将一个大而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她们的院子中,结果其中有一多半的人答应了这个请求。同时,他们还让助手同样去随机访问另外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把大而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她们的院子中,结果仅有不到20%的家庭主妇同意了这个要求。
另外一个实验是他们让助手分别到两个居民区内去劝说居民同意在自己的住房前面立一块标语牌,上写“小心驾驶”。在其中的一个住宅区里,助手们直接向人们提出了这个要求,因为该标语牌不仅大而且难看,仅有17%的居民同意这一做法。而在另外一个住宅区内,助手们先让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字,因为这是比较容易做到而又对社会有益的小要求,所以每个人都非常积极地签了字。过了几个星期之后,他们又请求居民同意竖立一块和前一居民区相同的标语牌,结果有55%的居民都答应了,人数是前一组的3倍之多。
从这两个实验长期的观察与分析中,这两位心理学家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通常来说,人们拒绝容易做到或者违反意愿的请求十分正常;不过,当人们面对某个小请求而无法拒绝时,答应该请求的倾向便会增加;而当他们涉入此要求的一小部分之后,就会产生自己是“关心社会的人”和“热心人”等知觉、自我概念或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