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诗歌的表现手法涉及诗歌的各种表达技巧,既包括词句上体现出来的各种修辞手法,也包括篇章的各种结构技巧,还包括文章情感与主旨的呈现方式等。 诗歌的修辞手法除了考纲规定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外,还包括用典、双关、叠词、互文等。通感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修辞,有时归入比喻一类。 诗歌的篇章结构技巧,主要有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由景入理、重章叠句、抑扬与对比、铺垫与层递等。 诗歌情感与主旨的呈现方式,主要有比兴(包括借物喻人、托物起兴等)、铺陈(指具体描写叙述)、象征(主要是托物言志)、对比(使用较广)、衬托(包括正衬与反衬,如以动衬静)、渲染(反复描写,多角度描写,多烘托人物心情)、想象(常表现为夸张手法)、讽刺(主要是借古讽今)、联想(诗歌触发的联想是虚境)等。 1. 修辞手法(考纲规定的之外) (1)双关 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义的谐音双关,和别有弦外之音的语义双关两种形式。诗人使用双关的目的是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如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同音,以天气的晴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 又如民歌: 蜘蛛天旱夜结网,想晴只在暗中丝。 “想晴(情)只在暗中丝(思)”的实际意思是:想念情人不敢大胆说出来,只能暗暗相思。 (2)互文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指诗文中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主人下马客在船”的意思是“主人客人一起下马,主人客人又一起上船”。 (3)叠词 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有些叠音词能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如:“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李煜《浪淘沙》) 又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4)用典 典故是文化积累深厚的表现,宋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句无出处。所以,了解一些常用典故对鉴赏诗歌十分必要。 ①化用前人语句。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句出自《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引用神话传说。 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诗句运用了杜宇的传说。 ③运用历史故事。 如:“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诗句用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之典,来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2. 结构技巧 (1)开宗明义,直接点题 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直接点明题旨或表达情感。 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诗歌开篇揭示主题或全篇主要内容,本诗概括了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尾联儿童淡淡一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曲笔入题,造成悬念 诗歌开头先来一个开端,不直接揭示主题,这样使作品跌宕起伏,吸引读者。 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曲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3)伏笔、照应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 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篇章要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八项规定回头看自查报告.pdf VIP
- 2012北京 第一册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预算定额.pdf VIP
- 华为LTC流程IPD流程ITR流程三大核心流程变革一篇文章就全明白啦V2.0!.pdf VIP
-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25年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doc VIP
- D-ZD2010发电厂汽水管道支吊架设计手册制造图册-中国电力规划.pdf VIP
- 产科急救应急预案.docx VIP
-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年发展规划十五五发展规划2025.docx VIP
- NBT 25085-2018 核电厂常规岛焊接技术规程.pdf VIP
- 烟草代办合同范本6篇.docx VIP
-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