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肺泡通气量 alveolar ventilation,VA 指安静状态下每分钟进入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泡参与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正常成人潮气量为500ml,其中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气道中的仅起传导气体作用,不参与气体交换,称解剖无效腔,约150ml。 VA VT - VD × RR 肺泡通气量受无效腔与潮气容积比率影响。浅快呼吸的通气效率低于深缓呼吸。 肺泡无效腔:进入肺泡中气体,若无相应肺泡毛细血管血流与之进行气体交换,也同样会产生死腔效应。 生理无效腔(dead space ventilation VD 是解剖无效腔加肺泡无效腔。正常情况下因通气/血流比值正常,生理无效腔基本等于解剖无效腔。 肺泡通气量受无效腔与潮气容积比率(VD/VT)影响,正常VD/VT 0.3~0.4比值小则有效肺泡通气量增加,比值大则减少。浅快呼吸的通气效率低于深缓呼吸。 (五)临床应用 1.通气功能的判定 通气功能测定为肺功能测定的最基本内容,也是一系列肺功能检查中的初筛项目,通常根据FVC、MVV和测定,并结合通气储备百分比、气速指数,对通气功能作出初步判断。 VC实测值/预计值% MVV实测值/预计值% 气速指数= 肺功能不全分级 VC或MVV实/预% FEV1.0/FVC% 基本正常 80 70 轻度减退 80~71 70~61 显著减退 70~51 60~41 严重减退 50~21 ? 40 呼吸衰竭 ?20 通气功能障碍分型 阻塞性 限制性 混合性 FEV1.0/FVC% ↓↓ N*或? ? MVV ↓↓ N*或? ? VC N*或? ↓↓ ? 气速指数 1.0 1.0 2. 阻塞性肺气肿的判定 RV/TLC % 平均肺泡氮浓度 % 无肺气肿 ? 35 2.47 轻度肺气肿 36~45 4.43 中度肺气肿 46~55 6.15 重度肺气肿 ?56 8.40 3. 气道阻塞的可逆性判定 当肺功能测定有FEV1.0/FEC%降低或根据临床表现疑有气道阻塞表现时,可选择测定: (1)通气改善率;(2)最大呼气流量。 通气改善率(一秒改善率) 给病人吸入沙丁胺醇0.2mg后15-20分钟,重测FEV1 .0与FEV1.0/FVC% % 用药前测得值 测得值 用药后测得值-用药前 通气改善率= 100 × 改善率>15%为阳性,15%~24%为轻度,25%~40%示中度可逆,>40%高度可逆。支气管哮喘患者改善率至少应达15%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改善率则不明显 最大呼气流量 PEF 昼夜波动率 用微型峰流速仪每日清晨及下午测 REF,连续测一周后计算: ?20%对支气管哮喘诊断有意义。 % ) +最低 (同日内最高 -日内最低 日内最高 昼夜波动率= 100 2 / 1 × PEF PEF PEF PEF PEF 4.支气管激发试验 气道反应性增高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即是用某种刺激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通过肺功能测定判断由此所致支气管狭窄程度,以判断气道反应性。常用药物有组胺和乙酰甲胆碱。 第三节 换气功能检查 肺有效的气体交换不仅要求有足够的通气量和血流量,而且吸入气体在肺内分布状况、血流状态、二者的比例关系以及气体通过的影响,均对肺的气体交换效率产生影响。 (一) 气体分布 方法:将吸入纯氧后测定呼出气中的氮浓度作为判断指标。判断指标以呼气至750~1250ml的瞬间氮浓度差为准,正常<1.5%。 意义:导致吸入气体分布不均匀的主要 因素是不均匀的气流阻力(支气管痉挛、受压)和顺应性(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气肿、肺淤血、肺水肿和胸腔积液)。 (二) 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 / perfusionratio,V/Q) 有效的肺泡气体交换不仅要求有足够肺泡通气量和吸入气在全肺的均匀分布,且需要充分的血流量相匹配。正常肺泡通气量约4 L/ 分,肺血流量约5L / 分,二者比例为0.8(V/Q 0.8),换气效率最佳。 病理情况下,局部血流障碍时,进入肺泡的气体,没有充足血流与之交换致使无效腔气增加(V/Q>0.8);反之局部气道阻塞,部分血流无通气与之交换,成为无效灌注,为静-动脉样分流效应(V/Q<0.8)。 方法是通过动脉血气分析项目计算相关生理学指标进行间接判断。 临床意义:凡能影响肺顺应性、气体阻力和血管阻力的病理因素,均可使V/Q异常,而V/Q比例失调是肺部疾病产生缺氧的主要原因。 (三 )弥散功能 气体分子通过肺泡膜进行交换的过程称弥散,临床上弥散障碍主要指氧,其后果是缺氧。常用单次呼吸法测定弥散量。正常值: 男性:18.23~38.41 ml/Kpa*min ; 女性:20.85 ~ 23.9 ml/Kpa*min 。 弥散量如小于正常预计值的8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智慧零碳港口建设方案设计.pptx VIP
- 金融机构2025年反洗钱内部控制与案例探讨.docx
- 养瘦:能吃能睡又能瘦.pdf VIP
- ACI注册国籍高级营养师注册营养师(RD)考试习题集(修订版)2.doc VIP
- GB50015-201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pdf VIP
- 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课件(共30张PPT).pptx VIP
-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pdf VIP
- 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标准手册.docx VIP
- 高校医务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2023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 (超全).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