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全球构造地貌程序.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造地貌是主要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貌。 构造地貌分全球构造地貌、大地构造地貌和地质构造地貌三级。 上述三级构造地貌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第一节 全球构造地貌 一、地球的形状 ? 关于地球形状的两个概念: 1)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2)旋转的椭球体 1)地球表面是崎岖不平的大陆上有高山,海底下有深沟,因此地球表面的真实形状是非常不规则的。为了便于计算,大地测量学中所谓的地球形状是指由平均海面所定义的一个封闭曲面的形状。海面在重力作用下是一个等位面,即是说这个面上的重力位各处都是相等的。把这个等位面延伸通过陆地(它与地面不重合,但位置相差不多),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曲面,称做大地水准面。 地球的形状就是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2)如果地球是一个均匀的流体,则在自转时为了保持平衡,它的形状应是一个旋转椭球体。然而,地球实际上并不是均匀的,也未必全部都熔融过。尽管如此,300多亿年的时间,内部温度又高达几千度,所以它的形状仍然和一个旋转椭球体相差不多。 地球椭球体的扁率为1:298.25 (e=a-b/a) 3)虽然椭球体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地球的形状,但是椭球体曲面与大地水准面仍然有一些微小的差异。大地水准面以海平面为基准,在大陆部分,它因重力减小而上升,在海洋部分又因重力增大而下降。所以大地水准面实际上是一个不规则的起伏表面。在南北半球,大地水准面不同程度的偏离椭球体,但以两极的偏离幅度最大。 大地水准面偏离椭球面 4)长期以来,人们把大洋表面看作是一个平缓的稳定的旋转椭球面。人造卫星提供的信息使人们获得关于对大地水准面的崭新认识。其实,地球洋面上至少有三个较大的隆起区和凹陷区。 三大隆起区: 1、澳大利亚东北的洋面 2、大西洋的南伊斯兰附近洋面 3、非洲东南洋面   分别隆起76.68米和48米; 三大凹陷区: 1、印度洋半岛以南海面 2、加勒比海地区 3、加利福尼亚以西海面    分别凹进112.64和56米。这些凹陷区直径都在3000-5000米之间。    隆起区和凹陷区的存在使大西洋面发生倾斜,因而成为一个复杂的面。 5)大地水准面偏离椭球面的原因,是地球各部分的物质质量存在着差异,而大地水准面微微起伏特征,可能是地幔内部物质差异的表现,或是地球内部对流运动导致密度差异的表现。 6)平均海平面表示的大地水准面也就是陆地的终极侵蚀基准面。 1、地球的形状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由地球重力决定) 2、地球的形状接近旋转的椭球体。(由地球的旋转速度和密度决定) 3、椭球体曲面与大地水准面存在差异。大地水准面不同程度偏离椭球体。 4、大地水准面偏离椭球体曲面的原因是地球的物质的差异。 5、大地水准面是陆地的终极侵蚀基准面。 二、大陆与洋底 (一)特征(指形态特征和地壳结构特征) 1、形态特征 (1)洋底(包括大陆边缘)的面积占有明显的优势,占全球总面积的70.8%,陆地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29.2%。 (2)大陆与洋底之间为一过度区--大陆边缘。 (3)地球总面积的80%为三个基本地形阶梯,其余的20%的地面是陡坡地形,亦即高山,水下大陆坡与深水大洋盆地。 三个基本地形阶梯: 上部阶梯:是山地范围内之高而平缓的面,海拔+10000公尺,面积为3千万平方千米,为全球面积的6%。 中部阶梯:是大陆台地与海岸浅滩,海拔+10000公尺到-200公尺之间,面积为9500万平方千米,为全球面积的19%。 下部阶梯:是深水的大洋底部,海拔从-2430公尺到-5750公尺之间,面积为2亿3千4万平方千米,为全球面积的55.7%。   三个基本地貌阶梯情况表 (据茂木昭夫1978) 2、地壳结构特征: (1)洋底地壳(洋壳):厚度一般为5-10千米。玄武岩质。表面覆盖着薄层的深海沉积物,一般只有几百米,很少超过千米。 (2)大陆地壳(陆壳):平原地区厚35千米左右,大型山脉区厚达60-70千米。陆壳基础是花岗岩质的,近地表为沉积岩、变质岩和大山岩。 (3)大陆边缘地壳:厚度一般不足30千米。是过度性质,大部分接近陆壳。 (二)成因    大陆洋底的形态与地壳性质差异,可根据阿基米德均衡原理来说明。    美国的普拉特(J.H.Pratt.1855)提出一个假设,认为山脉是由于地下物质从某个深度(补偿深度)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