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什么是情绪与情感?情绪与情感有什么区别? 3.在现代心理学上,对情绪产生与变化的解释,有哪些重要理论? 4.健康情绪应具备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赶快行动吧! 局限: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Cannon-Bard Theory of Emotion)由美国生理学家W.B.坎农和P.巴德在批评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基础上提出。 背景 第一,不同的情绪可以有同样的内脏活动变化,而同样的内脏活动变化也可能有不同的情绪。 第二,脊髓高部位因意外事故切断的病人失去了内脏感觉,但并未丧失情绪或情感。 坎农认为情绪的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应,而产生情绪。 情绪经验的产生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 理论观点 总的来说,坎农—巴德理论唤起了人们对丘脑的重要性的注意。他们还提出了一系列有说服力的、反对詹姆士理论的论点,虽然这些论点后来受到了质疑,但至少引起了人们对情绪的神经生理方面作用的重视,并因此而成为这方面理论研究的先驱。 评价 理论图解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在情绪过程中遗传的作用不重要,情绪更多的由认知建构,是个体与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情绪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 背景 情绪的产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一个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观点 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这可以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沙赫特的研究毕竟为情绪的认知理论提供了最早的实验依据,对认知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评价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理论观点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理论观点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此,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 阿诺德—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既承认情绪的生物因素,也承认情绪受社会文化情境的制约,受个体经验和人格特征的制约。这种理论把现象学的研究、认知理论和情绪生理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考虑,是较为合理的,有助于推进情绪及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 评价 动机—分化情绪理论萌生于60年代,至今已成为很有影响的情绪理论之一。 代表人物为汤姆金斯和伊扎德 情绪具有动机的性质 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是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与功能。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 情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情绪与人格系统 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人格是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六个子系统组成。情绪具有动力性,它组织并驱动认知与行为,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情绪的适应功能 从进化的观点出发,提出大脑新皮质体积的增长和功能的分化同面部骨胳肌肉系统的分化以及情绪的分化是平行的、同步的。多种情绪的分化是进化过程的产物。 在对情绪性质的阐述上,动机—分化理论既说明了情绪的产生根源,又说明了情绪的功能,为情绪在心理现象中确立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尤其在对婴儿情绪发生和功能的阐释上,具有创新性和极大的说服力。但是动机—分化理论对情绪与认知的联系缺乏具体的论证和阐述,这是该理论的不足之处。 评价 一、生活压力与情绪 二、情绪调节的方法 一 生活压力与情绪的关系 生活的变故 生活琐事 心理因素 其实,大多数身体疾病,都有其心理上的病源,精神因素不仅能造成精神疾病,而且也能导致各种躯体疾病,特别是一系列慢性病。 (一)情绪调节的实质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 是20世纪50年代由埃利斯在美国创立的,其基本理论主要为ABC理论。 A是指诱发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认为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 正确的人生态度 宽广的胸怀 适应生活的能力 坚毅的性格 对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七章二元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分析.ppt
- 第八章鸡常见产蛋下降病的诊断与防治分析.ppt
- 第七章非血管管腔扩张术-绍兴文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分析.ppt
- 第七章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分析.ppt
- 第七章感觉2分析.ppt
- 第八章记忆与学习分析.ppt
- 第八章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分析.ppt
- 第八章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1分析.ppt
- 第八章老年人休息与活动的护理分析.ppt
- 第七章-高分子化学分析.ppt
- 网络文学阅读对初中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证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在教育案例编写中的规范研究:以初中生物为例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电梯安全隐患识别的人工智能算法研究.docx
- 初中生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情感计算与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互动性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幼儿园中班数学《和图形宝宝玩游戏》课件.ppt
-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实验探究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学校午餐满意度提升策略:小学生饮食安全教育与心理辅导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辅助下的高中生个性化学习时间分配与学习动机探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机械基础 》课件第12章 (2).ppt
- 基于智能教育平台的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促进学生数字素养发展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2025村委换届考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4《小红书运动户外行业白皮书》.docx
- 推荐浙江省土建安全技术资料台帐(十二本).doc VIP
- 基于ABAQUS的橡胶材料粘弹性特性仿真.docx VIP
- 肠套叠护理PPT课件讲解PPT课件.pptx VIP
- (沪教版2024)二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解读课件.pptx
- 小儿肛管排气.pptx VIP
- 新解读《GB_T 5271.9 - 2001信息技术 词汇 第9部分_数据通信》最新解读.docx VIP
- 新解读《GB_T 18492-2001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最新解读.docx VIP
- PPT灌肠操作及并发症处理.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