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种群动态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部分 种群生态学 第二部分 种群生态学 第二部分 种群生态学 第二部分 种群生态学 思考练习题: The S-curve, showing a population first growing exponentially, then fluctuating around carrying capacity. CARRYING CAPACITY Exceeding carrying capacity can damage the ecosystem, reducing its ability to support population - Reindeer example. 自然反应时间:瞬时增长率r的倒数:TR=1/r 表示种群受到干扰后,返回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r越大,种群增长越快,自然反应时间越短 相反,种群受到干扰后,返回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rN 环境阻力 dN dt K 值 时间 K=1000 =rN K-N K dN dt 种群大小 K — 2 种群的指数/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之比较 逻辑斯谛方程的意义: ①许多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 ② 渔业、牧业、林业等领域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 (Nt=K/2时,dN/dt=rN(1-N/K)=rK/4=MSY) ③模型中两个参数r和K,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野外种群不可能长期、连续地增长。只有在一种生物被引入或占据某些新栖息地后,才出现由少数个体开始而装满‘空’环境的种群增长。种群经过增长和建立后,可能出现不规则的或规则的(周期性的)波动,也可能较长期地保持相对稳定。许多种类有时会出现骤然的数量猛增,即大发生,随后又是大崩溃。有时种群数量会出现长时期的下降(衰落),甚至灭亡 4.2.4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蓟马种群。环境好的年份指数增长,然后下降;环境不好时更接近s型增长。 4.2.4.1 种群增长 J形曲线 S形曲线 资源量 4.2.4.2 季节消长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首先应区别年内(季节消长)和年间变动。 北点地梅(一年生)种群个体数量 年内变动和年间变动 生物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 环境因子变化引起种群数量变化 棉盲蝽(一年多次繁殖,时代重叠)种群的季节消长(四种类型) 旱年 涝年 先涝后旱 先旱后涝 4.2.4.3 种群的波动 多数种群不会在平衡密度稳定下来,而是在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 1、不规则波动 藻类数量,环境变化引起的不规则波动。 由环境因子特别是气候的随机变化引起 小型、短寿命物种的变化大 东亚飞蝗,干旱引起大发生 灰线小卷蛾数量变化,引起食物—松针质量(长度)变化(虚线) 通常由捕食或是操作用导致的延缓的密度制约造成 可能发生在食物链不同营养级,但食草动物和食物的变化最基础 2、周期性波动 加拿大猞猁影响美洲兔的种群数量 种群波动的原因 环境的随机变化 时滞(延缓的密度制约) 过度补偿性密度制约 4.2.4.4 种群的爆发 具有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种群都可能爆发。如蝗灾、鼠灾、赤潮等。布氏田鼠在爆发时数量是低数量的600倍 4.2.4.5 种群平衡 种群较长期地稳定在几乎同一水平,称为种群平衡。大型有蹄类、食肉动物等 4.2.4.6 种群的衰落和灭亡 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过度捕杀、生境破坏),其数量会出现持久性下降,即种群衰落,甚至灭亡。 个体大、出生率低、生长慢、成熟晚的生物易出现 南半球鲸渔获量的变化 4.2.5 生态入侵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 紫茎泽兰原产墨西哥,有毒,根呈绳索状,种子3-5月成熟,有冠毛,可随风传播,每株可产70万粒种子,传播极快。花粉可造成马属动物哮喘病,牛羊误食其茎叶可中毒死亡。 危害: 与当地物种恶性竞争 对人畜造成危害 生态入侵案例 紫茎泽兰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现已蔓延至25°33’N地区,并向东扩展到广西、贵州境内。常连接成片,发展成单种优势群落,侵入农田,危害牲畜,影响林木生长,成为当地“害草” 4、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4.1 种群的概念 4.2 种群动态 4.3 种群调节 4.4 种群的空间结构 5、种群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6、生活史对策 7、种内与种间关系 4.3.1.1? 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代表:以色列博登海默) 4.3 种群调节:探讨种群数量变动的机制 4.3.1 外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