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终期监测统计分析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doc

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终期监测统计分析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终期监测统计分析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

《调兵山市妇女发展规划》 终期监测统计分析报告 前 言 按照辽宁省、铁岭市政府颁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要求,于2001年制定出(2001—2010年)《辽宁省妇女发展规划》。 为及时、准确掌握我市《妇女发展规划》的实施进程,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完成,省统计局率先在全国制定了《辽宁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制度》。 《制度》中反映的妇女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状况的监测指标体系由近500项指标组成,涉及卫生、教育、劳动保障、公安、民政、组织部等三十多家省直部门的工作内容。本报告就是根据这些部门的监测指标,按六大领域进行为期六个年度的跟踪监测基础上分析撰成的。 一、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辽宁这个“一五”时期建立起的老工业基地,继“九五”时期的改革与脱困,走出低谷的历史性转折之后,经过五年来的调整与改造,实现了“高起点快起步开局,高水平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方针,全省社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为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奠定了良好开端。 (一)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投入不断增加 2000—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7.97%。2005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18983元,为2000年的1.96倍,比上年增长12.2%。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为妇女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对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的投入,推动社会事业共同发展。2005年,全省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卫生保健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稳步繁荣。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205.97亿元,卫生经费达18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2.01和1.98倍。 (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增长 2005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7.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90.21元,分别是2000年的1.70倍和1.57倍;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1.9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25.1平方米,分别比2001年提高3.09和2.5平方米 ;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8.8%和41.6%,比2000年下降1.88和4.9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不断增长,2005年达到6950.2亿,比2000年增加3170.6亿元,年均增长17%。 (三)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省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参保范围继续扩大,到2005年末,有3360.2万人次参加社会统筹保险,比2000年增加890.1万人,增长36.03%。2005年全省城乡接受最低生活保障达207.6万人,比2000年增加1.91倍;其中城镇接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从2000年的71.45万,增加到2005年的141.8万人,增长98.46%;2005年起将农村接受社会救济人群纳入社会最低保障达65.8万人。全省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机遇,发展经济,促进再就业,使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02年的6.8%,回落到2005年的 5.7%。 (四)人口发展进入低生育水平时期 2005年全省女性人口2105.01万,占总人口的49.87%,比2000年增加54.91万,提高0.83个百分点。 辽宁是全国计划生育实施早、显效快的省份之一。1975年妇女总和生育率就降至更替水平以下,比全国提早10年实现生育模式的转变。2000年以来,一直稳定在1.2左右,整个生育率曲线呈明显的尖峰型。同时女性初婚人数逐年减少,2005年为16.7万人,比2000年减少3.1万人。虽然育龄妇女总量仍在增加,但直接决定当年生育水平的20—29岁已婚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近年来稳步减少,2000—2005年共减少近10万人。2005年女性平均初育年龄为25岁,比2000年提高0.3岁。由于女性人口进入婚育期时间的后延和人数的减少,使得生育模式曲线升支逐步后移,延长了生育的平均世代间隔。2000—2005年间,多孩生育率逐年下降,一孩率平均在80%以上,15—64岁妇女平均活产子女数为1.28人,比2000年前平均减少0.5人。全省有22.8万对符合生育两孩条件的夫妇自愿生育一个孩子。生育水平下降和生育人数的减少,为改善妇女的生育健康状况和儿童的抚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妇女规划主要监测指标完成情况 《辽宁省妇女发展规划》中可量化指标49项(见表1),其中有37项达到2005年中期目标要求,达标率为75.51%,有12项未达标,其中2项是国家政策影响的结果。除经济领域中的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卫生领域中的婚前医学检查率和艾滋病发病率、环境领域中的卫生厕所普及率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海纳百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