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动力学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比面的测量方法 比表面积是指多孔材料内表面积与外表体积的比值;下面介绍测量比面的两种方法。 由Chalkey等提出,用于测量面结多孔介质的比面。在一张放大的多孔介质断面的显微镜照片上,多次随机地投掷一根长度为l的钢针,记录针尖落入孔隙空间的次数(α)及针与孔隙周界相交的次数(β),由公式 式中n为孔隙率,由第一部分的测量方法可以测出;这种方法被认为是一种最适用的方法。骨架的其他许多性质也可以确定固体的表面积。 1、统计法; 2、吸附法; 假设固体所吸附的气体在固体整个表面上形成一个分子厚的均匀薄膜,则根据吸附的气体量可以确定固体的表面积;图4为甲醇蒸汽吸附法测定比面装置; 图4 自动吸附量测定装置示意图 样品 加热、脱气 管式炉 干样品 取100mg 恒温室 通入氦气 加热,温度维持50±0.1℃ 50℃恒温室 放入 甲醇瓶 水浴加热 至49.7℃ 甲醇蒸汽 通入 He 吸附饱和样品 样品吸附蒸汽 研究发现:50 ℃时,甲醇在一些多孔介质中吸附时发现, 甲醇吸附层厚度在相当宽的相对力压范围内, 只有一个单分子层的厚度; 相对压力超过以后 0.9, 吸附层厚度才有所增加。以下为测量流程; (三)多孔介质的模型 由于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孔隙率、比面、孔径分布等参数很难直接用来计算实际的传热传质过程,必须需要借助适当的结构模型;人们提出了多种结构模型,包括颗粒状模型、毛管模型、统计模型、网络模型以及分形模型等; 1、颗粒状模型; 颗粒状多孔介质常见于实际生活中,比如说土壤、煤、谷物或粉状材料等; 图5 谷物和土壤 2、毛细管模型; 毛细管模型是一种简单的多孔模型,包括直毛管模型、平行状模型、串状模型、岔状模型; ① 直毛管模型; 直毛管模型是由一束笔直平行于同一直径的毛管构成,由此可以求出有效导热率和渗透率,如图6所示; 图6 直毛管模型 ② 平行状模型; 由图5我们可以看出,直毛管模型只能给出一个方向上的流动,不能充分的描述内部的传递现象;所以人们在此基础上提出来平行状模型; 平行状模型把三分之一的毛管分别放在每一度空间上,而且毛管的管径可以各不相同,孔隙大小分布可以构造的和实际多孔介质相同; ③ 串状模型; 前两种严重缺点在于假设所有孔隙都是从多孔介质某一侧面到对应另一侧面,与实际多孔介质中的情况出入很大; 串状模型的毛管是可以扭曲的,毛管的直径沿着长度方向可以有改变,如图7所示; 图7 串状模型 ④ 岔状模型; 上述讨论的各种模型,在一般情况下满足达西定律的解释。但是忽略了流动途径是可以岔开而后又会合并起来的事实,为了将这种分支现象考虑在内,一根毛管可以一分或更多的支流,岔状模型就被提出了;图7由贝纳尔(Benner et al,1943)所提出的一对孪生孔道; 图8 岔状模型 3、统计模型; 由于真实的多孔介质是杂乱无章的,几乎无法知道其具体的结构细节,人们从运动理论、量子理论受到启发,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描述多孔介质结构。大体分为两种类型: ① 把“随机性”直接用于表述某一均匀的流体质点,以与布朗运动比拟为简单的速度一分散作用模型。从质点对孔隙壁的随机“撞击”情况可以得出其随机漫游情况;假定质点平均速率与达西定律相当,就可以计算出经过t时间后质点的平均位置。 ② 想象确定的流体沿着“随机的孔道”运动,可以把空隙内的流体的流动视为在一个“随机”介质中某种确定的过程; 4、网络模型; 网络模型的主要思路是采用模型化的网络,由喉道及其相连的孔隙体构成,喉道代表狭长的孔隙空间,孔隙体代表喉道交接处相对较大孔隙空间。孔隙体和喉道被设定为一些理想的集合形状,并具有相应的几何参数。二维的网络模型示意图如图9所示; 图9 二维多孔介质中相连通情况示意图 图10 砂岩三维网络示意图 如图9所示,(a)图为砂岩在3μm分辨率下的三维结构,(b)图为孔隙体与喉道连接的等价拓扑三维网络结构; 优点:网络模型求解比较简单、物理图像比较清晰,能够方便地研究非均匀介质中的渗流规律; 缺点:实际多孔固体表面和孔隙裂缝凹凸起伏,褶皱重叠,呈现极其不规则性,网络模型无法描述 一维网络可表述成一条链, 它与毛细管簇模型的唯一不同点是,毛细管簇模型中毛细管在长度方向上管径的大小是不变的, 而在一维网络模型, 孔隙直径沿轴线方向呈规则或不规则的变化。 一维网络模型与毛细管模型的区别? 二维网络呈格子状, 与三维网络最基本的不同点是:在二维网络中, 只能有一相是连续的, 而另一相必定是间断的, 而在三维网络中, 可以同时出现两个相连续的情况。 二维与网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