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蓝牙的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
基于蓝牙的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
蓝牙(Bluetooth)是由东芝、爱立信、IBM、Intel和诺基亚于1998年5月共同提出的近距离无线数据通讯技术标准。它能够在10米的半径范围内实现单点对多点的无线数据和声音传输,其数据传输带宽可达1Mbps。通讯介质为频率在2.402GHz到2.480GHz之间的电磁波 [1]。
蓝牙技术已获得了两千余家企业的响应,从而拥有了巨大的开发和生产能力。蓝牙已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广大消费者对这一技术很有兴趣。
蓝牙技术可以方便地建立无线连接代替传统的有线电缆连接,本论文给出了一种基于蓝牙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研制方案及软件关键算法,能够实现短距离内数据的无线传输,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较快的数据传输速度,能够应用在各种不方便使用有线电缆的现场。
本程序采用VisualC++软件设计平台完成了初始化蓝牙协议栈、查询蓝牙设备、建立ACL连接以及发送数据的全过程,实现了点对点及点对多点的蓝牙无线数据传输。为了完成整个应用程序本论文采用了基于蓝牙协议栈的开发方案,并阐述了这一方案的设计过程,原理,方法以及测试过程。在本次设计过程中应用程序通过对按钮事件的响应来完成对各种命令消息的处理,通过使用蓝牙协议栈提供的动态链接库中包含的函数完成了对蓝牙设备的各种操作,从而完成了本次毕业设计。实验证明,本程序能够实现短距离内数据的无线传输,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较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关键词 蓝牙,数据传输,动态链接库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蓝牙技术发展现状 2
1.2研究的意义 3
1.3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4
1.4论文的构成 5
第二章 蓝牙系统分析 7
2.1蓝牙市场分析 7
2.1.1蓝牙的应用产品分析 7
2.1.2蓝牙的市场状况分析 8
2.1.3蓝牙的市场前景分析 8
2.2系统可行性分析 9
第三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10
3.1蓝牙协议体系结构 10
3.2蓝牙数据传输关键技术 11
3.3系统开发方案设计 14
3.3.1 基于完整协议栈的开发方案 14
3.3.2基于开放协议栈的开发方案 14
3.3.3 基于蓝牙硬件的开发方案 15
3.3.4 蓝牙数据传输系统开发方案设计 15
3.4系统开发环境 16
3.4.1硬件开发环境蓝牙DDP3303 16
3.4.2软件开发环境VisualC++6.0 17
3.5系统工作流程 18
第四章 蓝牙数据传输系统软件设计模块 21
4.1 蓝牙数据传输系统软件模块设计 21
4.1.1 系统主界面的结构设计 21
4.1.2 使用DLL调用的程序设计 24
4.2 蓝牙数据传输系统界面说明 32
4.2.1 启动程序界面 32
4.2.2 观察窗口 32
4.2.3 菜单栏 33
4.3 蓝牙数据传输系统执行步骤 34
4.4 蓝牙数据传输系统测试 35
第五章 总结 42
5.1调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42
5.2 工作总结 42
5.3收获与心得 43
5.4设计展望 44
致谢 45
参考文献 46
ABSTRACT
Bluetooth is the wire less close quarter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ical norms suggesting that commonly by Toshiba,Ericsson,IBM,Intel and Nokia on May,1998.It is able to realize wirless multiple spot data and voice transmission within 10 meters of radius range.It’s person data transmission bandwidth may amount to 1 Mbps.The communication medium is that frequency is in th electromagnetic wave between 2.480 GHz and 2.402 GHz[1].
Bluetooth technology has already gained more than 2,000 enterprise responding and owned gigantic exploitation and efficiency thereby.Bluetooth has already owned very high notability,the exten sive consumer has had interest in this technology very 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标准】GB∕T 35450-2017 聚碳酸酯薄膜及片材.pdf
-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doc VIP
- 青19J2青19J3建筑专业(三):建筑用料及做法+屋面.docx
- 项目安全资料标准化实施手册 (1).pdf VIP
- 2022年成都市武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机械设计软件:Creo二次开发_(2).CreoAPI基础.docx VIP
- 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名著《水浒传》阅读导航+情节概括+思维导图+原文批注+阅读训练初中语文.docx VIP
- 物理性污染与防治.ppt VIP
- 1+X快递运营理论测试题.docx VIP
- 9.29事故抢险救援战评总结.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