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补肾活血方治疗跟痛症60例.doc
补肾活血方治疗跟痛症60例 摘要:目的观察滋补肝肾、活血通络法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补肾活血方加减治疗跟痛症患者60例,并全部病例严格按照跟痛症的诊断标准纳入。结果半年后随访,痊愈无复发34例(68%),显效17例(17%),有效 5例(8%)无效4例(7%),有效率为93%,优良率为85%。结论 补肾活血法对跟痛症有较为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跟痛症;补肾活血;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5-0041-02 跟痛症是由劳损和退变所致的多种慢性疾患所引起的跟部急、慢性疼痛的一组症候群。该症特点是跟骨趾面疼痛,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男性肥胖者,一次或两侧同时发病[1]。本症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肥胖症人数增多,跟痛症也逐渐普遍化。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质料本组共观察患者60例,均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0-40岁10例,40-50岁28例,50-60岁22例。病程最长10 a,最短7 d;单足发病29例,双足发病31例。其中病情轻者(足跟负重时疼痛,行走后加重)28例,病情重者(足跟负重或不负重均痛,行走艰难甚至不能行走)32例。其中25例未经其他治疗,35例经过服用西药或其他治疗,效果不明显。 1.2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1]的跟痛症诊断标准制定:(1)足跟跖面疼痛,负重或行走后加重;(2)常见的压痛点在足跟负重区偏内侧;(3)或可见轻度肿胀及红斑;(4)或可触及皮下的脂肪纤维块,犹如可稍滑动的结节,压痛明显;(5)X线片可能出现跟骨骨刺。 1.3排除标准(1)不符合跟痛症的诊断标准;(2)属于跟痛症的特殊类型,包括跟骨高压症、跟骨骨髓炎、骨肿瘤、骨结核;(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5)合并精神病者及其他特殊体质者。 2治疗方法 补肾活血法组成方药如下:熟地24 g,山药、山茱萸各12 g,泽泻、茯苓、丹皮各9 g,丹参、红花、桃仁、当归、赤芍、牛膝、川芎各l0 g,并随症加减,水煎服,早中晚各服药1次,温服。7 d为1疗程。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相关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治疗1~3个疗程,半年后随访。 3结果 3.1疗效标准痊愈:跟痛消失,半年后随访未复发;显效:服药后跟痛减轻明显,因劳累而稍有疼痛,但症状较前明显减轻;有效:休息痛减轻,行走仍痛,比治疗前疼痛减轻。无效:症状减轻不明显或无变化。 3.2治疗结果痊愈34例(68%),显效17例(17%),有效5例(8%),无效4例(7%),有效率为93%。 4典型案例 王某 男 47岁 2015年3月13日初诊,自诉患右侧足跟痛1年余,在当地医院就诊,行X线示:右侧跟骨无明显异常,于给布洛芬缓释片及局部封闭治疗,治疗后足跟痛有好转,停药后足跟痛又复发,再次服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每遇劳而加重,甚则右足跟不能着地。故于本院门诊就诊,查:右足跟部压痛明显,无肿胀,周围皮肤温度正常,踝关节活动不受限,右足负重行走后痛加剧,余无其他不适。舌淡红,苔白,脉弦。诊断:右足跟痛症。辨证:肝肾阴虚,脉络阻滞。治法:滋补肝肾,活血止痛。处方:上述基本方加黄芪20 g,地龙15 g,三七粉3 g。水煎服,分早中晚3次服用,并嘱患者停止服用西药。7日后患者复诊,诉足跟疼痛明显好转,再予原方加减,后未就诊。半年后随访,诉跟痛症已痊愈,未再复发。 5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跟痛症的主要病因是: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趾筋膜炎,跟骨骨刺等。故西医在治疗跟痛症上的方式比较有限,其保守治疗主要为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封闭治疗等,但都存在疗效较差,停药后易复发的缺点。祖国医学认为:跟痛症属于痹症范畴,病因多为长期劳累而致肝肾不足,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肾藏精,主骨生髓,肝主筋。筋骨损伤,脉络受损,气血不通,从而“不荣则痛”、“不通则痛”。 《灵枢?五邪》云:“邪在肾则病骨痛。”《灵枢?经脉》云: [FL)][HJ2.75mm][SD1,1][FQ(18*2。175mm,X,DY-W][SQ+1mm][CD 175mm]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后,别入跟中。”《诸病源候论》云:“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素问?痿论》云:“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这些理论都说明了跟痛症其病变根源在肾,故治以补肾,而补肾则以以六味地黄丸主之,如《医方论》所言:“此方非但治肝肾不足……有熟地之腻补肾水,即有泽泻之宣泄肾浊以济之;有萸肉之温涩肝经,即有丹皮之倾泻肝火以佐之”。而李氏[2]通过动物实验表明:补肾法可明显促进脂肪干细胞增殖,而脂肪干细胞是近来发现的存在于脂肪组织中的间充质干细胞,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