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 剂 学formula-ology 主讲 时维静 第一章 概述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组方规律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 方剂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方剂学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辨证之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辨证是施治的基础,运用方剂或组方用药是施治的主要环节,方剂的组成与运用正确与否,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 沟通中医、中药与临床 将医理和药理完美结合于临床防治疾病的实践是中医学的一个显著学术特征,方剂学集中实现了中医理论和中药理论的高度统一。 大量有效古方也是现代中药开发的重要资源库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方剂的历史悠久,是在用单味药治病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认识到几味药配合治病的疗效高于单味药,于是便逐渐形成了方剂。 历代著名方书简介 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载方283首 伤寒论鑫匮要略113到314年 五十二病方载方13首肘后备急方(晋.葛洪) 孙思邈《千金要方》5000余首,《千金翼方》2900首,唐以前方剂之总结。 王焘(唐),6000余首,保存了《深师》,《集验》,《小品方》等内容。 王怀隐(宋),16834首《太平圣惠方》,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写的方书。 赵佶(宋),20000余首《圣济总录》,堪称为宋代的医学全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07首,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制的成方配本。 成无已(金)20首《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第一次以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开方率领之先河。 朱橚(su)(明)61739首,现存载方最多的书。 汪昂(清)700首,按功用(法治)分类方剂的典范。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formula and therapeutic method 辨证立法,依法统方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 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指解表发汗,开泄腠理,调和营卫以袪散在表病邪。 吐---指运用催吐方药,引起呕吐,从而解除停留在胸膈之上病邪。 下—指荡涤胃肠,泻下大便以攻逐在里的病邪。 和—指和解表里的寒热或调和脏腑的功能。 温---指运用温热的方药以治疗寒证。 清---指运用寒凉的方药以治疗热症。 消---指运用有消导和散结作用的方药以治疗气、血、痰、食、湿、火所结成的病邪,使之渐消缓散。 补----指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不足。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在治法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药物组成方剂,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须而且一定是与治法相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方剂的功用与该病的治法是同一的。 第三章 中医处方风格 从形式上看,方剂只是一些药名、药量、的直接记录,或者说只是临床药物治疗的一种处方形式,但方剂的内涵却非常丰富。 方剂中蕴涵有丰富的有关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和经验,前人的大量方剂则是这些理论和经验的信息载体。 方剂学的任务 通过方剂学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组方的能力。 方剂的核心是药物配伍 首先要掌握方剂的组成药物,深刻理解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及其配伍变化,进而推断其功用与主治。在理解贯通的基础上,背诵和熟记一定数量的方剂歌诀,在背诵中再加深理解组方原理及配伍意义。 其次,对组成与功用近似的方剂,加以鉴别比较,分析其组方特点及用药、用量、功用、主治的异同,从比较中掌握配伍规律。这样才能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不仅能够熟练地运用成方,而且可以培养较强的辨证立法,组方能力。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和变化 组成原则 组成变化 组成原则:君 臣 佐 使 君 monarch: 即方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为一方中的核心。 臣 minister:有两种意义 一、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二、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assistant 其义有三 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2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也可理解为在治纯寒证时,于热剂中少加寒品,以免热性上升,不肯下降,如加胆汁童便于热药中,引入肝肾之类,治纯热证时,于寒剂中少加热药,以行散之,以免凝闭郁遏之患,如左金丸之用吴茱萸。又如为避免病势格拒,寒药热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