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米镇
白 米 镇
白米位于姜堰市东部9公里处,与海安县毗邻,素有泰州市东大门之称,江海公路、通扬运河穿镇而过,是以盛产大米而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1986年5月,撤乡设镇,白米乡改为白米镇。2000年3月撤销张沐镇将其原辖区域并入白米镇,镇政府驻白米。
据青墩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表明,早在5000多年前,包括白米地区在内的这片土地已经成陆,并且已成为人类聚居活动之地。明代万历《泰州志》(1604年前后编修)“四境图”和“乡都”中即有白米镇的记述。明末清初,白米镇已成为东西水路、陆路和南北上下河的交通要冲,颇具规模和相当繁华了。
白米为何叫“白米”?据说元朝时泰州有一位州官下乡巡视,到了白米这儿,地方官吏设宴款待,州官端起饭碗,只见这米饭洁白如霜,吃到嘴里香喷喷、软绵绵的,赞叹不已:“好米!好米!”他问这是什么品种,地方官吏告诉他,这是本地的特有品种,名叫“金籼”。后来这个州官把这米进贡到皇帝那里,皇帝吃了,也大加赞赏,查问这是什么地方出产的,州官回禀:“产米之地还没有名字呢,恭请圣上赐名吧!”于是皇帝赐名“白米”。从此,“白米”就成了这儿的地名。
关于“白米”,民间还流传一副对联,也颇有影响。传说,明末通州有两个举子,乘船赴京赶考,途经白米,准备停舟吃饭。这时,一只白鸡在岸上引颈啼叫,举子站在船头,随口吟出 “白米白鸡啼白昼”,他便呼唤同来的举子对下联。同来的举子,绞尽脑汁,思来想去,想不出下联。舟船驶离白米行到姜堰西郊一个村庄,时已黄昏,岸边有一只黄狗对船狂吠,一问,这个地方叫黄村。黄狗、黄村在这个举子脑子里不断跳动,使他猛然想起了下联:“黄村黄犬吠黄昏。”后来,这两个举子到达京城,双双高中。
白米既是水稻的主产区,也是商家云集的宝地。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它地处姜(堰)曲(塘)海(安)的咽喉之地,更是兵家必争之所。它的自身集镇范围不大,但其管辖区域却不小,而且多次变迁。民国时期,白米被划为泰县第六区区公所所在地,辖有南边包括现大土仑镇、李庄乡、南莫镇、娄庄镇,西至现姜堰镇区以东土地。第六区先后隶属过泰兴县、紫石县。解放初期(1948—1953年),白米区含原娄庄、白米镇区(老通扬河南的昌桥、唐联、金星、甸河、联合大队属大伦),区、乡政府均设在白米镇油坊巷内。1954年,原白米老通扬河以南划给大土仑的五个大队仍划给白米。1958年,全国风起云涌办起了人民公社,原洪林、娄庄、白米三乡所辖区域均属白米人民公社所管,公社办公地点设在白米老乡政府内(街道十字路口)。1959年,由于开凿了新通扬运河,故将新通扬河以北地区划给娄庄公社、洪林公社。2000年4月,因行政区划调整,将白米、张沐两镇合并为白米镇,原白米、张沐管辖区域属合并后的白米镇管辖,镇政府设在白米镇。
今日白米镇,管辖17个大村(合并村)。东、南、西、北分别与海安县、大伦镇、姜堰镇、娄庄镇接壤。面积5l平方公里,常驻人口5万人,系江苏省22家重点中心镇之一。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乡镇工业示范园区、江苏省科技、体育、绿化、群众文化先进乡镇和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重点中心镇、文明卫生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连续三年被泰州市评为经济工作十强镇。先后投入5亿多元用于小城镇建设,实施了小城镇的硬化、亮化、净化、绿化和形象化工程。镇区形成了“五横六纵”的道路框架。开发商业楼15万平方米,形成了6个住宅区,3个高级别墅区,相继建成具有浓烈的现代化气息的人民广场、行政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金融中心、商饮中心,建起了白米私营工业园区、曙光工业园区。江淮古镇焕发出崭新的风采,成为苏中大地一颗耀眼的明星。
马 沟 村
马沟村位于白米镇的中西部。两路(328国道、江海高速公路),两河(老通扬河、新通扬河)贯通其境。
过去,白米镇所辖的村落中,有“金曹堡、银马沟”之说。马沟曾有一段辉煌繁华的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沟沿老通扬河北岸东西走向,有一条用城砖铺设的宽约3米,长有近千米的小街。街中有一条“丁”字形的南北小河,河上有一座小木桥,小河两岸各建有一座隔河相望的车棚。呈现一派小桥流水人家,河岸垂柳红花的秀丽风光。
当年,马沟住有三五十户商家。有经营陆陈行的、有经营餐饮业的、有经营粮食加工的,有经营禽畜买卖的,有经营南北杂货的。裁缝店、理发店、茶水店等“五店”全有。铁匠、铜匠、木匠、瓦匠等“八匠”俱全。可见当年马沟工、商、贸都很发达。
马沟与其毗邻的杭家铺,在明清两代是一个驿站所在地。驿站的养马场就设在马沟,马沟也因此而得名。地方学者周志陶先生在《乡土杂咏》中写道:“当年设铺供传邮,古驿沧桑话马沟。官吏往来须接待,公文急递不停留”。马沟还有一座据传建立于明代的烟墩,是兵家用来报警迎敌的军事设施。
1945年8月,苏中独立旅十四团副团长兼参谋长的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