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图形——谷纹 清(1636年-1921年) 清乾隆·掐丝珐琅双龙耳乳钉纹簋 通高20.3cm,口径12.5cm,底径11.3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簋圆形,有盖,高圈足,铜镀金掐丝珐琅双龙首耳。盖以天蓝色珐琅为地,饰宝蓝色几何纹,并嵌饰3只铜镀金小兽。器身以宝蓝色珐琅为地,用浅蓝色珐琅构成菱形纹,内饰乳钉纹和朵云纹。口沿下及足上均以掐丝回纹作锦地,饰宝蓝色夔龙纹。 此器系仿古代青铜器簋的造型制成,器形工整,掐丝精细,是清乾隆朝较有特点的一件珐琅仿古作品。 乳钉纹瓦当 东周·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 树木双兽纹半圆瓦当流行于战国初期,一般面径在15~17厘米之间,瓦周围有一道或两道弦纹。双兽多为马,也有双虎、双鸟、双蜥等。大部分树枝为简单直线,也有少数略具圆式。 树木双兽纹演变出两种纹样:一类即树木双骑纹;另一类,战国中期,沿着瓦当纹饰不断简化的轨迹,比较写实具象的树木纹两侧的双兽或双骑比见了,代之填充树木纹两侧的是抽象的卷云纹、乳钉纹、箭头纹、方格纹、三角纹、方格乳丁纹等。 东周·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 北京 · 古陶文明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屋檐上的艺术--中国古代瓦当》 东周·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 战国·太阳纹瓦当 资料来源山东桓台县政府网站 / 这面瓦当是战国时期的太阳纹瓦当,凸弦纹边,下部正中有一半圆,内有一横“S”形纹,上部以单线分割为九个三角形,部分三角形中有乳钉纹,充分体现了齐地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 东周·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 图片来源《屋檐上的艺术--中国古代瓦当》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太阳纹瓦当 1974年陕西咸阳窑店秦遗址出土 陕西省咸阳市博物馆藏 瓦当中央圆圈内施四齿左弦纹,每齿之间施一乳钉纹,瓦当边轮内的中央圆圈外是四齿有弦纹和四个右弦水涡纹。整个当面为一组整体图案,边轮较窄,此种图案亦称变形葵纹。变形葵纹瓦当秦遗址出土多种,这是其中的一种。 汉(公元前202年--220年) 唐(618年--907年) 唐(618年--907年) 唐(618年--907年) 宋(618年--907年) 宋·鼓点花棋子 直径16.5毫米,厚度5.5毫米,重1.9克 现藏洛阳围棋博物馆藏 宋代文物。陶制,子形,圆边,两面平。特点圆点花,颜色黑白和砖红,共5枚。 宋·瓦当(民间收藏) 清(1636年-1921年) 清·狮头瓦当 民间藏品 乳钉纹陶瓷器 北齐(550年--577年) 北齐·绿釉贴花连珠纹盖碗 现藏国家博物馆 通体满施绿釉,满釉支钉烧,器身装饰不同大小的连珠纹,辅以贴塑,精美异常,为非常少见的北齐瓷器精品。 北齐(550年--577年) 北齐·绿釉连珠纹碗 唐(618年--907年) 唐·黄釉乳钉纹豆 高19.5厘米,口径23.7厘米,底径15.4厘米,重2.5千克 1958年4月沈丘县槐店镇谷河工地出土 唐代遗物,是同类器物中的精品。 豆是古代人们用来盛放调料或肉酱的一种器皿,一般放置在桌案上,相当于今天盘、碟的用途。 保存完整,形制奇特、优美。深腹,敛口,卷沿圆唇,底部呈喇叭形,实柄较矮 ,圈足。瓷胎较厚且粗糙。内外饰米黄色釉,外部不到底。盘部以下有聚釉现象,如同烛泪外流,这是在烧制过程中釉在氧化还原时自然下垂形成的。器表有很小的开片,细似冰裂。在黄釉和瓷胎之间还饰有一层很薄的白色护胎釉。豆的腹部有3 层乳钉纹,上层8个乳钉,光滑透亮。中间一层有54个乳钉,排列密集,非常规整。下层出8个乳钉较大,且对称均匀。整个器物胎体厚重,淡雅匀静,古朴端庄自然,尤其是柄部以下的聚釉,宛如少女腮帮上晶莹的泪洙。釉色在阳光或室内灯光的辉映下,七彩缤纷,呈现斑驳陆离的景象,给人以恬静娇美的享受。根据器物特征判断为唐代寿州窑产品。 辽(916年--1125年) 辽代·乳钉纹高颈玻璃瓶 口径6厘米,地径8.7厘米,高17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 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现藏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 盛酒器。乳钉纹为8至10世纪埃及和叙利亚玻璃器常见纹饰,这种玻璃器很可能是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传入辽国境内的。可见当时辽国与远在中亚、西亚的一些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 清(1636年-1921年) 清道光·胭脂红地粉彩开光五谷丰登图碗 口径14.9厘米 民间藏品 据《清档》记载,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九日……传旨:着交唐英烧造……外面俱烧五彩各色地杖,花样各按时令分别吉祥花样,碗内仍照外面花样,俱要青花白地……上元节用五谷丰登……。钦此。”据此可知,拍品为道光帝元宵节御用之器。 碗内壁以青花绘彩灯四具,碗心五谷丰登图;外壁以胭脂红轧道卷草花卉纹作地,四面开光,内绘粉彩各式花灯、博古组成的五谷丰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