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文化渗透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优秀文化渗透教案
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史料,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
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
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中国古代执政集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文献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发展情况,借助互联网查阅更多的信息,并对有名的商帮进行深入而有价值的探究。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分析和论证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在有条件的地区,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平遥古城》等资料片以及《乔家大院》、《晋昌源票号》、《红顶商人》等历史影片片段,增强对我国古代商人以及商品经济艰难发展的认识。
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或讨论式等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探讨商业发展与农业、手工业进步之间的关系;收集有关资料,讨论商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人们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到商业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通过对历史上商业传统和商业基础的分析,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点:商人勤劳致富、为国为民的“原商”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教学流程】
古代商业是如何产生的?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说说商业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投影:
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其时男务耕耘,女勤蝉织,以为衣食之源,而用以互相交换,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
答: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基础。
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多余产品,就会产生交换。
说到商业,就不可不提专门从事交换活动的群体——商人。你们知道为什么这群人被称作“商人”吗?
答:……
投影: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做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问:商人在同学们眼中是什么形象?
答:……
看起来,大部分同学对商人的认识贬的居多。很多同学都喜欢用一个词形容商人——无商不奸。商人的形象真的是如此糟糕吗?让我们共同去走近中国古代商业和商人群体,了解历史上商人的真实形象。
投影:
咬文嚼字:“无商不奸”还是“无商不尖”?
“无商不尖”,出典为旧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说。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银货两讫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量好米再加点添点,已成习俗。即:但凡做生意,总给客人一点添头。这是老派生意人一种生意噱头,这一小撮“添头”,很让客人受用,故有“无商不尖”之说。
中国传统,做生意都为作坊式的家族经营,从来笃信“和气生财”、“童叟无欺”。再讲,开出一个店面不容易,谁都想将生意长长久久做下去。因此,除非是存心不想做生意,否则,何故以次充好,短斤缺两,欺人诈人,作奸多端自砸招牌?
——金羊网
问:你知道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大商人吗?
答:……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大商人,其中著名的有范蠡、吕不韦等。下面我们看一段有关范蠡经商理念的材料,想一想他是如何致富的?
投影:
范蠡说:“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史记·货殖列传》
答:根据“有余不足”就可以知道物品的贵贱。
也就是说,他已经掌握了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的规律。范蠡在物品充足时买进,在短缺时卖出,十九年中三致千金,不愧是中国古代的“经营之神”。
投影: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而好行其德者也。
——《史记·货殖列传》
更难得可贵的是,范蠡经常把钱财分散给穷人,这种兼济天下的精神是不是更值得我们钦佩?因此范蠡被后人尊为商人的祖师爷,并奉为财神。
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最著名的是晋商和徽商。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7和P.18的“知识链接”。
投影:
晋商的习商谚语:
“有儿开商店,强过做知县。”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亏。”
“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
“十年寒窗考状元,十年学商倍加难。”
“忙时心不乱,闲时心不散。”
“快在柜前,忙在柜台”
“人有站相,货有摆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