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地球系统探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地球系统 一、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一)概述 1、大地测量中所谓的地球形状,是指一种假想的,用平均海平面来表示的、平滑的封闭曲面。这个曲面叫做大地水准面。所以,这里所说的地球形状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研究地球的形状,无论是对人类的生产实践,还是对诸如地球内部状态和结构、天体物理、空间技术等许多方面的科学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2、人类很早就掌握了大地球形的简单证据 早期凭直觉:天圆地方 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 公元前500年前后,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弟子们,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又过了100多年,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才第一次对大地是球形作出了论证。他观察天象,从月食时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等现象中,推断大地的形状为球形。(地球另一端的人为什么不掉向空中?) 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特别是1519-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一支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这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现代精密测量的结果告诉我们,通过赤道的地球直径比通过两极的直径长42.5 公里。这就证实了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比较扁平、赤道部分相对突出的椭球体;通过两极的地球断面是椭圆形而不是正圆形;椭球体的最大圆周在赤道上,而不在通过两极的椭圆上(图1-1)。半径1m地球仪,赤道半径较极半径大3.3mm。 (二)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气候、植被和土壤等)的地带性分布 二、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一)基本参数 1、方向:北极看,反时针方向转动。 2、周期:1日 3、速度: 角速度150/小时 线速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高 (二)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1、地面方向及地理坐标的确定 2、昼夜交替及太阳辐射能在地表的分配 (二)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3、沿地表运动物体的偏移 (1)地转偏向力(科里奥里力,科氏力,法国数学家)假想的力。运动物体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大小为 (2)特点: a、相同质量和速度的运动物体,地转偏向力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b、赤道上没有偏向力 c、极点为0,两极附近达最大 (3)意义 盛行风向、河岸不对称、洋流偏向、 地球上的科氏效应 地球上的科氏效应 地球上的科氏效应 地球上的科氏效应 地球上的科氏效应-三角洲发育 二、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基本参数 1、轨道: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1月近日点(1.471亿km),7月远日点(1.521亿km) 2、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 相同,自西向东 3、周期:1年 4、速度:角速度10/天 线速度近日点30.33km/s; 远日点29.3km/s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 2、昼夜长短变化(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 3、形成自然带 4、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第三节 地球表层系统 一、 地球表层系统的时空特性 1、整体性 是指地球表层各组成部分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1)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如: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西北干旱(河流不发育;流水作用微弱;植被少) (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破坏植被-水土流失;温室效应;冷岛效应。 按照系统理论,组成系统的各部分(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即作用与结果之间不成正比数量关系,而是指数关系,具有一种放大(或缩小)的效应,使系统整体大于(或小于)部分之和,这就叫系统的整体效应。考试偏科。 2、层次性 3、节律性 (1)昼夜节律 地球表层除极圈之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 如:温度、湿度、压力、潮汐、生理节律 (2)季节节律 大气、水体、生物(燕子、树木) (3)超年节律 厄尔尼诺现象3-7年周期,不稳定。 长江中下游洪涝5-6年周期。 4、开放性 在热力学中,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其分为: 孤立系统-与外界环境没有能量和物质交换;(自然界不存在) 封闭系统-可与温度不变的外界环境交换能量而不交换物质,系统保持恒定。(罕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