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5.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5

我国工程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探讨 张培林 孙孝文 (武汉理工大学 交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 摘要:中西方对工程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具有差异性,西方普遍偏重于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我国工程人才培养偏好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曾经经历了政治挂帅和经济中心两种有失偏颇的选择,影响了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2000年以来,我国工程人才培养体现了以素质教育为特征的人本价值取向,但在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出现功利化倾向。面对 “大工程”的背景,我国工程人才培养应选择以社会价值为主导,强化社会价值与人本价值相结合的综合型价值取向。 关键词:工程教育 人才培养 价值取向 引言 我国是工程教育大国。截止2010年,我国有工科类在校学生700万人,数量居世界首位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但工程人才质量的国际排名连续多年处于落后水平]。价值取向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它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美国倾向于个人本位的人才培养价值取向,鼓励人的自由发展和功利目标的实现,而德国则倾向于社会本位价值取向,这主要受到近代德国的兴衰的影响。1806年法国战胜普鲁士,国家兴废存亡的危机感使得国家主义思潮在德国深入人心。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主张人才培养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人才培养目的和建构人才培养活动。但总体来看,强调以个人为中心的人本价值取向是整个西方社会的基本理念,工程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也概莫能外,普遍继承了运用理性以追求真理、完善自我的精神,主张人才培养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真正成其为人。 我国近代工程人才培养发端于19世纪中后期的洋务运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创办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 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 二、偏重政治与经济的价值取向失误 我国工程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过几个发展阶段。建国以来到2000年,主要经历了政治挂帅和经济中心两种价值取向的选择。这种有失偏颇的社会价值取向使工程人才培养过程成为一种“政治工具”或“经济动物”的“制造”过程,对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以政治挂帅或经济中心作为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是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这种观点认为,教育的全部出发点和归宿都指向社会需要,主张为了社会而不是为了人自身来培养人。这种价值取向的典型表现是以国家为中心,即把教育的一切方面全部纳入国家需求的轨道,使教育成为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正如涂尔干所说,“教育绝不是以个人及其利益为唯一的或主要的目标。它首先是社会用以不断更新它自己的生存情况的方法”[]。我国从1949年建国后到1978年改革开放,一直强调高等教育是上层建筑,把意识形态的政治性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准。这一时期,我国工程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无论从政策文本上,还是从教育培养实践上,都体现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社会本位色彩。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961年《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即“高教六十条”)中提出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68年7月发表的《七二一指示》更是明确指出“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从上述文件表述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工程人才培养的政治性价值取向一脉相承,且随着实践推移不断突出其政治挂帅的特性。当然,政治性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赋予高等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把政治性作为工程人才培养的唯一价值显然不符合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理性的终极目标。 1978年改革开放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大环境下,市场经济的影响日趋渗透到高等教育领域,出现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驱动下,工程教育成为培养服务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工具,与此相适应,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经济价值取向被旗帜鲜明地予以强化。1983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报告》指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扭转教育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更是直接指出“教育要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1998年12月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